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王守仁(1472-1529),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
题目详情
材料王守仁(1472 -1529),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入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仨被“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王阳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王阳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心是万物的本意,提出“知行合一论”,主张”致良知“.(2)“攻佛、老之学”“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
看了材料王守仁(1472-1529...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Neil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父亲和老师都十分遵从.他喜欢表演.但他的父亲对此非常 2020-05-1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2020-07-01 …
在感恩节的气氛中,乔治没有跟朋友们一起庆祝节日,却沉浸于阅读他父亲留给他的日记.他的父亲在连续两次 2020-07-03 …
父爱陷阱郑成南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黑暗,使他无比惊慌。他拼命挣扎,拼命 2020-07-0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2020-07-26 …
小刚是个调皮鬼,经常做错事,惹得父母生气,可是他与父母的关系却很融洽。当别人问他有什么诀窍时,他说: 2020-11-10 …
父爱陷阱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 2020-11-10 …
从句式角度分析,最能表现华老栓夫妇对儿子关切之情的一项是A.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立在他的两边.B.立 2020-11-26 …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 2020-12-04 …
父爱陷阱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