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关于学志敦品博学笃行的作文
题目详情
关于学志敦品 博学笃行的作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厚德,犹大德.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汜论训》亦谓:“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知识及与科学文化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笃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看了关于学志敦品博学笃行的作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解答过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 2020-05-17 …
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 2020-05-24 …
礼记中的“”博学无方,孙友视志“何解”敦行孝弟(21),博学不教,内而不出(22).三十而有室(2 2020-06-15 …
如何断句用"/"标出,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 2020-07-10 …
文言文:周敦颐判案一文中叙述了周敦颐哪两件事? 2020-07-16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经过大 2020-11-05 …
材料保罗•伯希和(PaulPelliot,1878-1945),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志力于中国学研 2020-11-07 …
古人常借各种美好的事物表白心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自喻“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龚自珍在《 2020-11-08 …
一篇介绍我最喜欢的外国城市伦敦的英语短文伦敦是英格兰和英国的首都,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唔士河.面积 2020-11-30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20-12-19 …
相关搜索:关于学志敦品博学笃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