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大小猫洞》,完成后面小题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

题目详情
阅读《大小猫洞》,完成后面小题
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
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
双方平等了。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写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小国,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既是外交访问,晏大使必非一个人。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这又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贵宾来到,大开中门迎接。 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只在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不出状元,就不能开正门,无人走这“状元桥”。门的大小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不出状元。地方等级就低。
现在的北京大学的大红门是原先的燕京大学修的,仿照“文庙”的格式。不过“状元桥”上走的人不限于状元,中门大开,人人可进了。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小题1:指出本文的论点。(3分)
中心论点:                                                    
第一分论点:                                                  
第二分论点:                                                  
小题2:分析文中有关门洞的两个故事,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作者为什么反复指出“这故事靠不住”?(3分)
                                                                            
                                                                            
②你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2分)
                                                             
                                                             
小题3: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文看,本文属于驳论文。
B.为了生动有趣,作者在大小猫洞的故事后又增加了大小国门的故事。
C.为了层层推进,更深刻地揭示道理,作者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
D.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作者借以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
小题4:另选角度,解读以下寓言故事,写出新的寓意。(3分)
一到冬天,蚂蚁就出来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促织饿死了,作了蚂蚁的粮食。(选自《伊索寓言·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6-11-26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4亿+用户的选择

我是二维码 扫描下载二维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第一分论点: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有开猫洞应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的道理。
第二分论点:晏子使楚的故事里有门的开设应以国准而不是以人为准的道理.
小题2:①(3分)强调不论真假,哪怕故事靠不住,故事里面也有道理,使论证无懈可击,体现议论文的严密性。 ②(2分)“楚国式”指门以人为准,“齐国式”指门以国准。(1分)该句指出中国社会历来习惯从等级观念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
小题3:D
小题4: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讽刺现代有些人,阴险狡诈,自己靠别人活着,却不希望别人活着。


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知道议论文论点的总结方式。有的议论文题目就是论点,有的论点含在第一段中,有的含在最后一段中有的含在文中,注意仔细揣摩文章所言表达的中心意思。本文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小故事也有道理,含在最后一段中。而分论点:是两个故事所表现的中心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①要求学生抓住虽然“故事靠不住”但是“故事中的道理是能靠得住的”来论述即可。②是阐述的中历来的规矩,写出中过历来的的等级观念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A项错误,本文不属于驳论文,它没有驳论点。B项不是为了生动有趣,而是为了证明故事里有道理。C项叙述不完整。D项正确,叙述完整。
小题4:试题分析:要写出“新意”,则要求学生从寓言中另辟蹊径,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释道理。可以从蚂蚁吃促织的角度考虑。
看了阅读《大小猫洞》,完成后面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猫》节选自,这篇课文用人称叙述了“我家”的故事《猫》中的三只猫的遭遇:第一只猫,2,3,且———  2020-06-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福建一只母猫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另一只公猫见状后趴在母猫的尸体上拼命  2020-06-20 …

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讲述了一只猫和一只老鼠的故事,十分有趣.那么猫和老鼠在自然界中的关系你又了  2020-06-20 …

一只猫吃一条鱼,3分钟吃完.按照这样的速度,3只猫同时吃3条头同样的小鱼,需要几分钟呢?5只猫同时  2020-06-20 …

一农夫有有一只猫,一条鱼,一只狗,他们要过河,只有一条船,船上一次只能载农夫和一只动物的重量,如果  2020-06-29 …

读读下面与猫有关的成语故事,请在横线上写出这个成语.从前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到农家院正在炒栗子,猴  2020-07-03 …

1.阅读课文,按照要求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①张婶捡来的外形②浑身黄色③  2020-07-16 …

阅读《大小猫洞》,完成后面小题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  2020-11-10 …

(2012•淮南二模)一笼子中装有2只白猫,3只黑猫,笼门打开每次出来一只猫,每次每只猫都有可能出来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生命的滋味小白①家里养了一只猫。今年秋天,它产下了两只小猫,都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