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和?的翻译和典故
题目详情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和?的翻译和典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原文】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
3·4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注释】
①林放:鲁国人.
②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③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
3·4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注释】
①林放:鲁国人.
②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③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看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辨析下列虚词的用法而: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5.见不贤而内自省 2020-03-30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同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温故而知新故人 2020-04-08 …
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 2020-04-27 …
英语翻译翻译系列句子: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 2020-05-16 …
英语翻译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 2020-05-16 …
对《论语》十二章的分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2020-06-10 …
阅读下列材料后,请回答。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 2020-07-29 …
我能根据后面的意思填成语.不()而()_比喻东西无缘无故消失.不()而(我能根据后面的意思填成语.不 2020-12-03 …
卫鞅曰“治国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故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2020-12-14 …
英语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变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