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72年颁布《学制》到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日本吸收和消化了西方教育的影响,并与本国的教育遗产融合
题目详情
| 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颁布《学制》到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日本吸收和消化了西方教育的影响,并与本国的教育遗产融合起来,建立了“东方道德,西方技艺”和谐统一的、符合日本国情和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当时的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教育的官员对日本教育制度,特别是学制的关注。 |
| ——《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
|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向清廷建议:“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日本著名学者阿部洋也认为:“独特的日本学校教育,以儒家道德为本的修身教育与近代诸学科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中国的理想楷模”。在时人看来,中国教育向日本学习,可以减少摸索、尝试的代价,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可以避免与中国政体、国情不合的西方思想的侵濡。这种以日为师的氛围和趋向的形成,为清末新政学制改革最终取法日本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 ——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 |
| (1)材料一中“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教育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主要原因,康有为的建议及后来的教育变法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1)在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国家实现近代化转型。评价:有利于日本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技及文化知识,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近代化道路,并取得了重大成功;但也保留了封建忠君思想,对以后日本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2)原因:日本以儒家道德为本的教育改革的成功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康有为提倡德国、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历史意义: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教育制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推进中国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
看了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对教育进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甲乙两人生产数量相同的一种零件,甲以每小时9个的效率生产了总量的一半,又以每小时11个的效率生产了 2020-05-19 …
1.某服装厂,第二季度生产了6036套童装,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套?2.某煤上半年采煤852吨煤,平均 2020-07-02 …
某场9月份的产量是8月份产量的百分之115,9月份比8月份增产了百分之几? 2020-07-18 …
师徒两人共同加工一种零件,师傅加工了8小时徒弟加工了9小时,一共生产了336个令箭,一支师傅两小时 2020-07-19 …
刘大伯种药材,去年比前年增产了25%,今年又比去年减产了25%.那么,今年与去年相比是增产了还是减 2020-07-21 …
机床厂生产一种车床,计划每台用钢材3.2吨,由于技术革新,现在每台节约钢材O.2吨,结果多生产了32 2020-11-2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 2020-11-25 …
一个制衣厂10月份生产衣服的数量与9月份生产衣服的数量的比是无比晒你知,你是10月份生产的,4000 2020-11-30 …
蓝天电视机厂计划生产1500台电视机,已经生产了9天,还剩下600台,照这样的进度,完成任务还要多少 2020-12-25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多万吨。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