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南浮长淮,诉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世家龙门,念神禹之鬼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马存《赠盖邦式序 》)
1.根据第二段内容写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中的一篇课文
2.作者认为司马迁创作《史记》,从游历到文章有一个内化过程,这个过程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阐述了写作和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古文论的进步性。
B.第二段比拟鲜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司马迁游历的艰辛。
C.文章首尾呼应,强调了《史记》的创作得之于山水游历。
D.本文笔势纵横,见解独特,显示了作者艺术创新的意识。
4.联系全文,从两方面概括《史记》的特点
(1)
(2)
5.概括作者的观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译文】 司马迁平生喜好游历,正当他年少自负的时候,游历的脚步一天也不肯停下,不仅是被奇景异物役使,(更)是想通过看尽天下的大好景象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然后化为文辞。现在从他的文章来看,他平生曾经游历的收获便都融汇在文章中。 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长江,看到惊涛骇浪,阴风怒号,逆奔横冲,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旷远;泛游沅江湘江,凭吊屈原的亡魂,悼念舜的二妃的遗恨,湘妃竹上还有很多斑点,不知道屈原和二妃的尸骨还完好吗?所以他的文章感伤愤激;向北经过大梁的废墟,看着楚汉之战的古战场,浮想中仿佛看到了项羽的怒气,刘邦的谩骂,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大弓长戟,同时出现,一齐呐喊,所以他的文章雄勇猛健,使人胆战心惊;向西出游巴蜀,跨越剑阁险道,上有接天的高崖,却无斧凿的痕迹,所以他的文章斩绝峻拔因而不可攀登;在齐鲁一带的大都市研习儒学,观瞻孔子的遗风,邹峄的礼仪,在汶阳洙泗之上回转,所以他的文章典重温雅,好似正人君子的仪容面貌。 天地之间变化的万物,大凡可以使人惊愕,使人快乐,使人忧伤,使人悲苦的,司马迁全都把它们吸收来写成文章,因此变化出没,如同四时变化无穷的景象,现在从他的文章看来,难道不确实是这样吗!
诗歌鉴赏: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① 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2020-05-17 …
文言文句式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2020-06-30 …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 2020-07-01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 2020-07-13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 2020-07-2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2020-07-28 …
12春东财《旅游学》在线作业一的多选题:1.1963年的罗马会议对旅游者所进行的分类是.A.国内旅游 2020-11-01 …
一个旅游者于10时15分从旅游基地乘小艇出发,务必在不迟于当天13时返回,已知河水速度为1.4千米/ 2020-11-21 …
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A.获取营养B.强者欺凌弱者C.游戏D.将它驱除出领地 2020-12-08 …
一种游戏,叫做蹦极.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a点是弹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