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日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优秀范文                                                   人生的“出”与“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人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进去”.做事时全身心的投入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成事的决心和做事的效率.而浮于表层正是成功的死敌,浅尝辄止的结果是使我们像寓言里的那只鼹鼠,门门懂却样样瘟,终究做不好一件事.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说的是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里.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罗丹对工作的投入到了何等程度,他“钻进去”工作,竟忘掉了整个世界.后来茨威格回忆说,那天他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还多.这种“入”的境界和知识同样重要.纵观古今,大凡成事者无不有“入”的决心.“入”才有王羲之写完的18缸墨水,“入”才有玄奘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行程,“入”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有了“入”,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这里所说的“入”并不代表一味蛮干,而是要与“出”相协调.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有这样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对“出”的必要作了最好的阐释.我们做事,主观意识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想法谁也不能保证不出一丝纰漏.荀子曰“智者干虑,必有一失”.当我们出现失误时,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误入歧途,等我们醒悟过来时,也只能哀叹“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所以,在做事为人时,跳出主观的圈子,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少犯错误.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要知道,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做事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有人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能增加它的深度;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数量,却能提高它的质量.我们要把握好“入”和“出”,用“入”来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来提高生命的质量,在出入之间,创造成功的人生.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