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知道得太多张炜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好奇心越重,生命力也就越强。等到一个人什么都不想知道,什么都不爱好了,这个人肯定是走
题目详情
知道得太多
张 炜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好奇心越重,生命力也就越强。等到一个人什么都不想知道,什么都不爱好了,这个人肯定是走向了衰弱。年轻人精力充沛,所以对各种事情才格外好奇,对外部世界有极大的新奇感,这都是自然的。人越是年轻就越是迷恋网络之类,多少也是这个道理。还有许多人担心自己被时代抛在后面,没法与大家对话,也总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因为平时的确是如此,知道的事情越多越可以与人讨论,越有更多的参考,用以推导眼前的事情,感知这个世界。
不要封闭自己,这是我们被一再告诫的。问题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知道的信息越来越多,其中无用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此反思的结果是,必要的时候把窗户关上不但不是坏事,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如果想做一个保有巨大创造力和思悟力的人,还是需要想想这两个字:清寂。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美国那个梭罗①跑到湖边林子里封闭自己的奥妙,他种地写作,想些事情,清心寡欲。这果然使他聪明了许多,比别人特殊了一些。他知道的事情都是城里人闹市中人所不知道的,而那些人知道的,大致都是一些重复了无数遍的东西,所有那一切都登在报上印在书上,知不知道,早一点知道晚一点知道都无大碍。
他在林子里,读报纸不方便了,口耳相传的声音没了,心思容易集中了。更要紧的是,他开始考虑一些更大更遥远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他的心里装上了大事。
心里要装大事,就要回避小事。
再比如美国的女诗人狄金森,一辈子没走出她的房子多远。她死后,人们从她的抽屉找出了一叠叠的诗稿,这才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女诗人。她的思维所抵达的角落,是当年好多辉煌一时的人物所不能够抵达的。她穿越的思维空间,是那些双脚印满了欧亚大陆的人也难以想象的。她靠了什么?不过是与世隔绝,不过是封闭自己,不过是两个字:清寂。
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我们当代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知道太多,热闹太多,个人时间太少,回到过去太少,阅读经典太少--挨近各种垃圾太多,时时有被这些掩埋的危险。
比如出版物,每天一车一车运进运出的文字垃圾到哪里去了?它们从印刷厂出来,可不是为了直接回到造纸车间去循环的,事实上也大多是被那些粗劣不论、不挑食的好胃口给吞下去了。想一想,长了这样的好胃口有多么可怕。如果吞下这类东西更少一点,我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还可以保护大片的森林。
现在印刷技术极为发达,两个星期就可以把一本书推到社会上,半月之期就可以迅速地制造一堆文字垃圾--但是就像候鸟一样,它们一会儿飞来,一会儿又消失--它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原地。
字要一个一个填在格子里,饭要一口一口舀着吃,问题要一个一个想清楚才能解决,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地去拥有“清寂”时光,而不误入“知道的太多”的陷阱。(本文有删改)
【注】:①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义具体指什么?简要回答。
①所以,必要的时候把窗户关上不但不是坏事,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
②事实上也大多还是被那些粗劣不论、不挑食的好胃口给吞下去了。
③但是就像候鸟一样,它们一会儿飞来,一会儿又消失。
(2)文中“清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清寂”会带来哪些好处?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3)本文列举梭罗、狄金森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述理由。
张 炜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好奇心越重,生命力也就越强。等到一个人什么都不想知道,什么都不爱好了,这个人肯定是走向了衰弱。年轻人精力充沛,所以对各种事情才格外好奇,对外部世界有极大的新奇感,这都是自然的。人越是年轻就越是迷恋网络之类,多少也是这个道理。还有许多人担心自己被时代抛在后面,没法与大家对话,也总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因为平时的确是如此,知道的事情越多越可以与人讨论,越有更多的参考,用以推导眼前的事情,感知这个世界。
不要封闭自己,这是我们被一再告诫的。问题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知道的信息越来越多,其中无用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此反思的结果是,必要的时候把窗户关上不但不是坏事,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如果想做一个保有巨大创造力和思悟力的人,还是需要想想这两个字:清寂。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美国那个梭罗①跑到湖边林子里封闭自己的奥妙,他种地写作,想些事情,清心寡欲。这果然使他聪明了许多,比别人特殊了一些。他知道的事情都是城里人闹市中人所不知道的,而那些人知道的,大致都是一些重复了无数遍的东西,所有那一切都登在报上印在书上,知不知道,早一点知道晚一点知道都无大碍。
他在林子里,读报纸不方便了,口耳相传的声音没了,心思容易集中了。更要紧的是,他开始考虑一些更大更遥远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他的心里装上了大事。
心里要装大事,就要回避小事。
再比如美国的女诗人狄金森,一辈子没走出她的房子多远。她死后,人们从她的抽屉找出了一叠叠的诗稿,这才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女诗人。她的思维所抵达的角落,是当年好多辉煌一时的人物所不能够抵达的。她穿越的思维空间,是那些双脚印满了欧亚大陆的人也难以想象的。她靠了什么?不过是与世隔绝,不过是封闭自己,不过是两个字:清寂。
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我们当代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知道太多,热闹太多,个人时间太少,回到过去太少,阅读经典太少--挨近各种垃圾太多,时时有被这些掩埋的危险。
比如出版物,每天一车一车运进运出的文字垃圾到哪里去了?它们从印刷厂出来,可不是为了直接回到造纸车间去循环的,事实上也大多是被那些粗劣不论、不挑食的好胃口给吞下去了。想一想,长了这样的好胃口有多么可怕。如果吞下这类东西更少一点,我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还可以保护大片的森林。
现在印刷技术极为发达,两个星期就可以把一本书推到社会上,半月之期就可以迅速地制造一堆文字垃圾--但是就像候鸟一样,它们一会儿飞来,一会儿又消失--它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原地。
字要一个一个填在格子里,饭要一口一口舀着吃,问题要一个一个想清楚才能解决,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地去拥有“清寂”时光,而不误入“知道的太多”的陷阱。(本文有删改)
【注】:①梭罗:美国作家、哲学家,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义具体指什么?简要回答。
①所以,必要的时候把窗户关上不但不是坏事,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
②事实上也大多还是被那些粗劣不论、不挑食的好胃口给吞下去了。
③但是就像候鸟一样,它们一会儿飞来,一会儿又消失。
(2)文中“清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清寂”会带来哪些好处?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3)本文列举梭罗、狄金森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述理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中比喻论证的效果.①结合文章句子“人们知道的信息越来越多,其中无用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知“必要的时候把窗户关上不但不是坏事,”中窗户关上比喻:对各种知不知道无大碍的信息持拒绝了解的态度.②句出现在文章举例论证的部分.“比如出版物,每天一车一车运进运出的文字垃圾到哪里去了?”句尾指出“如果吞下这类东西更少一点,我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从这里可以看出“好胃口”指的是对各种文字垃圾持无条件学习吸收的态度.③句承接的上句是“现在印刷技术极为发达,两个星期就可以把一本书推到社会上,半月之期就可以迅速地制造一堆文字垃圾”由此可以看出候鸟是指各种被不断循环出版、遗弃、溶化成纸浆、再出版的文字垃圾.由此回答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从文中梭罗跑到湖边,单纯的生活,变得聪明而特殊,及狄金森与世隔绝,使她拥有了常人无法抵及的思维深度这样的事例可以进行概括提炼答案.即适当地与世隔绝,封闭自我,以集中心思学习或处理问题.好处: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保持创造力和思悟力,能考虑更遥远的大事.
(3)此题考查的是举例论证的作用.文章列举出梭罗跑到湖边,单纯的生活,变得聪明而特殊,及狄金森与世隔绝,使她拥有了常人无法抵及的思维深度事例,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更好的论证了“清寂”对一个人的作用.
(4)文章认为当代年轻人和那些害怕被时代抛弃的人,被无用的信息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要“清寂”,适当地与世隔绝,封闭自我,以集中心思学习或处理问题,这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具有创造力.由此提炼观点即可.回答自己的态度时可以从“清寂”可以使人具有创造力的角度论述同意,的理由.也可以不同意,围绕紧跟时代的步伐,否则会被淘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①对各种知不知道无大碍的信息持拒绝了解的态度.
②对各种文字垃圾(印刷品)持无条件吸纳的态度.
③各种被不断循环出版、遗弃、溶化成纸浆、再出版的文字垃圾(印刷品).
(2)适当地与世隔绝,封闭自我,以集中心思学习或处理问题.好处: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保持创造力和思悟力,能考虑更遥远的大事.
(3)用梭罗跑到湖边,封闭自己,单纯的生活,去想遥远的大事,变得聪明而特殊,狄金森与世隔绝,封闭自己,使她拥有了常人无法抵及的思维深度,累积了叠叠诗稿,来阐述人能否有成就,与人能否让自己保持“清寂”相关,来阐明“清寂”至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
(4)示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与信息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自己拥有“清寂”时光,做个有创造力和思悟力的人.
同意.如果自己不主动去争取“清寂”,不能拥有个人时间,让自己保持独立,很可能被各种垃圾信息掩埋,最终一事无成.
不同意.信息时代不拥有大量信息,就有被淘汰的危险.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能区分信息的重要与否,并选择性地储存和运用.
(2)此题考查的是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从文中梭罗跑到湖边,单纯的生活,变得聪明而特殊,及狄金森与世隔绝,使她拥有了常人无法抵及的思维深度这样的事例可以进行概括提炼答案.即适当地与世隔绝,封闭自我,以集中心思学习或处理问题.好处: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保持创造力和思悟力,能考虑更遥远的大事.
(3)此题考查的是举例论证的作用.文章列举出梭罗跑到湖边,单纯的生活,变得聪明而特殊,及狄金森与世隔绝,使她拥有了常人无法抵及的思维深度事例,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更好的论证了“清寂”对一个人的作用.
(4)文章认为当代年轻人和那些害怕被时代抛弃的人,被无用的信息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要“清寂”,适当地与世隔绝,封闭自我,以集中心思学习或处理问题,这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具有创造力.由此提炼观点即可.回答自己的态度时可以从“清寂”可以使人具有创造力的角度论述同意,的理由.也可以不同意,围绕紧跟时代的步伐,否则会被淘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①对各种知不知道无大碍的信息持拒绝了解的态度.
②对各种文字垃圾(印刷品)持无条件吸纳的态度.
③各种被不断循环出版、遗弃、溶化成纸浆、再出版的文字垃圾(印刷品).
(2)适当地与世隔绝,封闭自我,以集中心思学习或处理问题.好处: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保持创造力和思悟力,能考虑更遥远的大事.
(3)用梭罗跑到湖边,封闭自己,单纯的生活,去想遥远的大事,变得聪明而特殊,狄金森与世隔绝,封闭自己,使她拥有了常人无法抵及的思维深度,累积了叠叠诗稿,来阐述人能否有成就,与人能否让自己保持“清寂”相关,来阐明“清寂”至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
(4)示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与信息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自己拥有“清寂”时光,做个有创造力和思悟力的人.
同意.如果自己不主动去争取“清寂”,不能拥有个人时间,让自己保持独立,很可能被各种垃圾信息掩埋,最终一事无成.
不同意.信息时代不拥有大量信息,就有被淘汰的危险.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能区分信息的重要与否,并选择性地储存和运用.
看了知道得太多张炜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00年2月12日到2008年12月8日一共有多少天?和我的初恋女友相爱了这么多年,我想知道个准 2020-05-17 …
求利息公式,比如第1年2000元,增长率x%,10年能拿到12000元.求x%.主要想知道个公式 2020-06-04 …
五大洲人口排名如题,想知道个洲的人数总量,以及各洲人口比例.还有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最近几年的最 2020-06-12 …
“以上”“以下”“以前”“以后”“n以上”“n以下”“n以前”“n以后”分别包不包含n啊比如3以上 2020-06-17 …
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 2020-06-22 …
我想知道个成语,一束鲜花,一瓣什么东西,组成语 2020-07-04 …
关于水压的问题水箱在四楼,一楼的水压大概有多少,我想知道个大概值,因本人文化不高,如果问得有什么不 2020-07-05 …
英语翻译能不能帮我翻译下下面的话“我仅有一个梦想,梦想能娶你为妻,现在读书是为了这个梦想,努力也是 2020-07-06 …
物理上为什么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省力如题,一直想不到个科学的解释方法,大家指教下,谢谢 2020-07-20 …
limx(e^1/x-1),x取向于无穷.首先我不是在考试,这道题我做错,我只是想知道个原因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