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玉米(2N=20,雌雄同株异化)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型B和T同时

题目详情
玉米(2N=20,雌雄同株异化)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B和T同时存在
(B_T_)
T存在,B不存在
(bbT_)
T不存在
(B_tt或bbtt)
性别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1)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的F1;F1自交,F2的性别及分离比为___
___;基因型分别为___的雄株和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只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3)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C)对糯性(c)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作业帮
①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
②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在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证明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③若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__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中表现型及比例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玉米是雌性同株,没有性染色体,雌株与雄株中染色体组成均相同,基因组测序应测一半即10条染色体上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2)bbTT的雌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是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2有B T 、bbT 、B tt和bbtt,比例为9:3:3:1,由表中信息可推知F2表现型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其分离比为9:3:4.已知雄株基因型为bbT ,雌株基因型为B tt或bbtt,后代雄株:雌株=1:1,所以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雌株的基因型为bbtt.
(3)①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可产生含B和b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
②由图一可知,该黄色籽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Aa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只有a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则雄配子只有A一种类型,则后代全为黄色.
③以植株甲(A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aa)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A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Aaa)中有一个a来自母本,还有A和a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植株乙为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形成的配子有2Aa、2a、1aa、A配子,由于只含A的花粉不能受精,那么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白色=2:3.
故答案为:
(1)10
(2)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分离比为9:3:4   bbTt、bbtt
(3)①蓝色:综色=1:1  ②缺失  全为黄色
③同源染色体(9号染色体)    黄色:白色=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