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顾炎武论学问》翻译人之为学……终无济于天下

题目详情
《顾炎武论学问》翻译
人之为学……终无济于天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⑴
人之为学,不日⑵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⑶而难成;久处一方⑷,则习染⑸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⑹,无车马之资⑺,犹当⑻博学审问⑼,古人与稽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⑿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⒀,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
⑴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⑵日:每天,天天。⑶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⑷方;地方。⑸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⑹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⑺资:费用。⑻犹当:还应当。⑼审问:详细考究。⑽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⑾庶(sh))几:差不多。⑿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⒀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诗文翻译】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的道理。一个人做学问求进取,若不能前进则必然后退。关于“不日进则日退”这一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二是“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三是“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紧接着文章从“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去假设,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有“子羔、原宪之贤”也“无济于天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之为学
(2)独学无友
(3)庶己可得十之五六
(4)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5)终济无于天下
(6)无车马之资
2、结合课文理解本文词义。
(1)则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2)贤 虽子羔,原宪之贤。
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3)染 则日染而不自觉。
出淤泥而不染。
3、结合课文辨析本文多义词。
(1)当 犹当博学审问。
当是时。
木兰当户织。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2)方 久处一方。
守门卒方熟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3)稽 古人与稽。
稽废时日。
四、本文谈到读书重要,但为什么强调交友的重要呢?你喜欢交哪类朋友?
1 (1)求学 (2)一个人单独 (3)收获 (4)正确错误 (5)最终 (6)费用 2 (1)“则”,就 (2)“贤”,才能好,这儿都是名词,有才能的人。 (3)“染”,沾染 3 (1)“当”,音dāng,①应当,助词 ②在,介词③对,介词④抵,顶替,动词 (2)“方”①地方,名词②正,副词③方圆,名词 (3)“稽”①合,动词②迟延,动词 4 只读书本,不交读书的朋友,是不能深入探讨问题的,所得的知识不一定深入。因为交友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青年朋友应交这类朋友为宜。
看了《顾炎武论学问》翻译人之为学…...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道风武学社传承中华武学文化,弘扬武学精神,成就我们一生健康--文武兼修!(武学:此武意指从  2020-06-06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  2020-06-13 …

21.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  2020-06-21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春秋大一统”思想B.  2020-07-06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  2020-07-06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  2020-07-06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  2020-07-06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春秋大一统”思想B.“  2020-07-28 …

下列的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有几种()①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时间;②审查一篇科学论文的正确性;  2020-11-07 …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包括()A.化学武器B.航天武器C.生物武器D.核武器  2020-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