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等待的人究竟是谁?

题目详情
《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等待的人究竟是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先说些历史上的诸多猜测:
1.盖聂.事实证明那是不可能的.根据前面——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来看,荆轲与盖聂的关系并没有到这么好的地步.
2.鲁勾践.理由同上.关系没那么好.道不同不相为谋.注意看文章前后鲁勾践对荆轲态度的变化的对比就知道了,鲁勾践其实不懂荆轲的志向,所以他也不会是荆轲等待的人
3.高渐离.大约三成人都支持这个说法.但是注意一下,高渐离在易水送别时是在场的,还击筑而歌, 荆轲怎么会等一个已经在场的人呢?所以不是高渐离.
还有一些说法我就不例举了,感觉不太靠谱.
“居远未来”说明荆轲所等之人不在燕国.太子丹不知,说明此人非燕宾(也就极有可能不是燕国人,而是荆轲私下的朋友)
目前的研究和猜测聚集在一点,就是荆轲等待的是张良.
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丞相.父亲张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可以说是韩国忠实的跟随者了.而到了张良的时候,韩国就灭亡了,所以张良就想为韩国报仇,刺杀了秦始皇. (当然失败了,不过张良没死秦始皇也在第二年就去世)
荆轲刺秦于前227年,时间与张良可以谋和(张良刺秦于荆轲之后)
志向与荆轲相近(六国人国破恨秦,只是荆轲有报知遇之恩的意思在而张良纯粹为为韩国报仇)
荆轲也有值得等待张良的理由.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荆轲的刺秦装备.武不怕,荆轲善击剑,并从盖鲁二人烘托、田光推荐来看他应该不算菜鸟.而且还有个秦舞阳一起的(当然秦舞阳后来掉链子就是了……但这时候的荆轲不知道啊)有徐夫人的匕首,还淬毒,还有最关键的樊於期的首级作为近身之宝,荆轲还缺点什么呢?是的,他却一个统筹谋划大局的、做善后工作的智者.你可能认为不用啊荆轲智商够用.但实际意义上你知道荆轲智商多少么?不知道.太史公只说荆卿好读书,好读书不等于智商高.在这点张良的智商是够的.
反驳张良论的学者用的依据是张良刺秦与荆轲刺秦时间相差太远.张良论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时间差不是问题.试看高渐离刺秦就明白.高渐离刺秦与荆轲刺秦相差时间也挺长啊,人家不照去刺了么.所以时间不是问题.
套用苏子瞻对留侯的话来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张良是属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人物,时间对他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时机.
关于这个人具体是谁,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而且缺乏相应史料,只是张良论在人数上占点优势.我个人喜读文史,上述只是我所知的以及糅杂一些个人观点的东西,欢迎指正.
看到有亲的回复是盖聂……我只能说这是受秦时明月的影响吧……我也是月饼喜欢秦时,但、但这是学术帖,还是不要用动画说事好吧……
最后,我打了这么多字,只是给楼主做一个参考.楼主还是自己找一些资料看看,感悟比理解更重要.还是要申明,张良论只是一个学术界的猜想,只是人数相较于盖聂他们多一些罢了.这一段的史料还是缺了些.欢迎爱历史的朋友批评指正.
看了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中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楚恭王与晋人战于鄢陵,战酣,恭王伤而未休.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奉酒而进之.子反之为人也  2020-06-17 …

英语翻译楚恭王与晋人战于鄢陵,恭王伤而未休.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奉酒而进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  2020-06-17 …

英语翻译「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历阶而去.」[1]念孙案:「气怨结而不扬」二句,  2020-06-29 …

.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受某些基本权利。下列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  2020-07-01 …

请帮我翻译一下这部分故事,注意和百度百科原文不太一样,不要复制,谢谢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  2020-07-07 …

在高中语文课本《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等的那个最终没有出现的人是谁荆轲有所待,欲与惧,其人居远未来,而  2020-07-10 …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等  2020-07-28 …

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何解?急在线等  2020-10-30 …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哪一句更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2020-11-23 …

求《荆轲刺秦王》的续写篇紧急!续写《荆轲刺秦王》内容要回答:荆轲等的人是谁?太子丹如果不怀疑荆轲结局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