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成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成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成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 臣煎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日:“善。”乃遂就国,以何为酗目。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掷侯,食邑八千户。身匿堂一目匿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日:“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日:‘‘知臣莫如主。”帝日:“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日:“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___
A.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郧侯。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②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成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成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 臣煎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日:“善。”乃遂就国,以何为酗目。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掷侯,食邑八千户。身匿堂一目匿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日:“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日:‘‘知臣莫如主。”帝日:“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日:“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 | 走:跑到。 |
B.沛公具知天下厄塞 | 具:详细。 |
C.夫能诎于一人之下 | 诎:屈服。 |
D.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 恨:怨恨。 |
A.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郧侯。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②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项“恨”的本意为“遗憾”,在文言文中,碰到理解它的意思首先考虑“遗憾”,不通顺时再考虑“怨恨”.这里就是“遗憾”.
(2)根据虚词可以断为:“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根据并列句式可以断为:“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根据句义及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为B.
(3)B项对应文字为“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根据“独”可以看出萧何和其他大臣意见并不相同,选项中“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错误.“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
(4)①“愿”译为“希望”,“王”译为“称王”,“致”译为“招致”,“图”译为“谋取”.
②“居”译为“处于”,“今”译为“如果”,“师”译为“学习”,“毋为势家所夺”译为“不会被权贵掠夺”.
答案:(1)D
(2)B原文标点: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3)B(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
(4)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
②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2)根据虚词可以断为:“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根据并列句式可以断为:“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根据句义及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为B.
(3)B项对应文字为“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根据“独”可以看出萧何和其他大臣意见并不相同,选项中“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错误.“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
(4)①“愿”译为“希望”,“王”译为“称王”,“致”译为“招致”,“图”译为“谋取”.
②“居”译为“处于”,“今”译为“如果”,“师”译为“学习”,“毋为势家所夺”译为“不会被权贵掠夺”.
答案:(1)D
(2)B原文标点: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3)B(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
(4)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
②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无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 2020-06-21 …
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单选题)①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尽、完)②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2020-06-28 …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 2020-07-01 …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 2020-07-28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 2020-11-04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 2020-11-13 …
“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 2020-11-23 …
明朝时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2020-12-18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材料反映了当时A 2020-12-18 …
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单选题)①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尽、完)②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2020-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