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1-5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
阅读文言文,回答1-5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弊 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 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 而 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予,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 谒 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 因 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以 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 之 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 相 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 轻 诸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用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弊 兵劳众 弊:使……疲惫
B.臣请 谒 其故 谒:拜见
C.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 相 蜀 相:担任相
D.秦益强富厚, 轻 诸侯 轻:轻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 因 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②寿毕,请以剑舞, 因 击沛公于坐
B.①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 而 又有禁暴正乱之名②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C.① 以 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以 旌其所为
D.①不如伐蜀 之 完也 ②蚓无爪牙 之 利,筋骨之强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②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
③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⑤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⑥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4.下列有关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秦惠王没有采纳张仪的观点,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得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议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2)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小兵张嘎》李向阳《鸡毛信》刘洪《地雷战》嘎子《地道战》海娃《铁道游击队》高传宝《平原游《小兵张嘎》 2020-03-31 …
改错,有六处!为了祝愿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和六年级学生观看了《王二小》、《小兵张嘎》 2020-04-2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 2020-05-1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 2020-05-16 …
“民多”的利弊(8分)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 2020-06-14 …
判断对错桂林山上的云雾飘渺,黄山清奇俊秀.“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细枝末节而只顾主要问题.在我国的 2020-06-16 …
英语翻译平生傲忧患,久已恬百怪左右欲兵之王纲驰而复张,诸侯傲而复肃故谷价低昂,一贵一贱矣 2020-06-1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国之道,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 2020-06-18 …
这是几个文言文翻译,大师们给解答下吧29.《百战奇法》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必为敌所败.30.战国若 2020-06-19 …
下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①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②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下而建③张骞 202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