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
--《东汉会要》卷28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
--《唐大诏令集》卷110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材料四 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实关中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因而河水决溢每百年平均只有1.3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
--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
--《东汉会要》卷28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
--《唐大诏令集》卷110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 年度 | 公元 | 口数(口) | 每口平均亩数 |
| 顺治12年 | 1655 | 14033900 | 27.63 |
| 康熙50年 | 1711 | 24621324 | 28.15 |
| 雍正12年 | 1734 | 27355462 | 32.15 |
| 乾隆18年 | 1753 | 102750000 | 6.89 |
| 乾隆31年 | 1766 | 208095796 | 3.56 |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材料四 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实关中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因而河水决溢每百年平均只有1.3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
--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人口政策,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得出政策是鼓励人口增长.第二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一““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可以得出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直接物质奖励;“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可以得出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鼓励婚嫁.第三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农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
(2)本小问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可以看出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越越严重;依据材料三“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可以得出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依据材料四“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可以得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河水泛滥,破坏农业生产.
(3)本小问的看法,属于开放性题,依据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人口的骤增也会带许多社会问题;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
(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措施: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直接物质奖励;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鼓励婚嫁.
原因:农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
(2)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越越严重;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土地过度开垦,导致河水泛滥,破坏农业生产.
(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人口的骤增也会带许多社会问题;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本小问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可以看出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越越严重;依据材料三“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可以得出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依据材料四“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可以得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河水泛滥,破坏农业生产.
(3)本小问的看法,属于开放性题,依据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人口的骤增也会带许多社会问题;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
(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措施: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直接物质奖励;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鼓励婚嫁.
原因:农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
(2)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越越严重;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土地过度开垦,导致河水泛滥,破坏农业生产.
(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人口的骤增也会带许多社会问题;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一篇作文驴子与狗驴子与狗一起外出赶路,发现地上有一封密封好的信.驴子捡起来,撕开封印,展开信纸大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世家子读书坟园有世家子读书坟园。园外居民数十家,皆巨室①之守墓者也。 2020-06-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稻草人刘国芳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 2020-07-04 …
“我第一次看到妈妈这个形象:头发蓬乱,红肿的双眼像桃子一样.”读读这句描写妈妈外貌的话,请你想象. 2020-07-12 …
语文问题1.读句子仿写句子.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 2020-07-13 …
家书解读有一个游子在外多年,忽然想家,就给家里寄了一封信云:“父亲,儿在外日行千里,足不出户。帽如海 2020-11-07 …
《选择》阅读选择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 2020-11-14 …
孩子在外地读一年级好还是回家读好我们两口子都在云南做了点小生意老家是四川的孩子都要到读一年级的时间了 2020-11-22 …
英语句子中需要重读的一般除了实词外还有哪些词要重读?英语句子中的重读现象一般除了实词要重读外还有哪些 2020-12-04 …
读句子,理解句子.读句子,理解句子.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