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做了两项与《诗三百》编订相关的关键工作。第一项是“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做了两项与《诗三百》编订相关的关键工作。第一项是“去其重”,即在3000余篇诗中,去除重复,校订错讹,编成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第二项是“取可施于礼义”,即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诗三百》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进而形成的新的“精选本”。司马迁显然认定《诗三百》是孔子依据流传的大量文献重新“编定”,而非仅进行文献整理。东汉班固、王充,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程颢、王应麟,元代马端临,明代顾炎武等,均沿袭司马迁说。司马迁、班固、王充等,都是时间距孔子最近的汉代著名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可以依据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来做出史学或诗学的理性判断。
       学术界一般认为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其中最早对司马迁“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三百》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由此推测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南宋郑樵、朱熹也不相信“孔子删诗”。但这些“有限的怀疑”,并没有动摇时间更早的司马迁以来的基本判断。转折点在清代,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均否定孔子“删诗”说。由于否定者众,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论题的方向,也相当程度上影响到现当代学者。这里需要指出,清代对“删诗”说人多势众的否定,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就是在清朝文字狱的重压之下,学者无不噤若寒蝉,唯有回头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据的模糊,这就为疑古思潮留下了巨大空间。但章太炎、郭沫若、郑振铎均坚定支持孔子“删诗”说。和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不同,当代学者显然更为自信,对传统文化则更多尊重和接受,支持删诗说的学者更多。
        尤其是,司马迁“删诗”说描述了一个关键史实:从孔子逾战国至汉武帝时期--距离真相最近的400余年间,包括战国时期墨、道、法诸家,当时社会均对儒家编定《诗三百》无异议,否则司马迁及班固、王充等,不可能不从历史的角度记载相关争议。“判案”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谁距离“现场”更近,谁的证据就更可靠。在《诗经》编定这一个争议中,距离“现场”最近的,无疑是墨子、司马迁、班固等,司马迁、班固还是公认的“良史”。表示怀疑的唐代的孔颖达,距离“现场”已经超过1000年,距离司马迁也有700余年,更不用说清代学者距离“现场”已经超过2000年。当代否定“删诗”说的学者多引《左传》中的“季札观乐”这条材料,来说明在孔子年幼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规模差不多的《诗经》选本。可是,汉代专治史学的司马迁、班固,不可能不精研《左传》,像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为何不采用这条材料?正是考虑到司马迁、班固治史学的严肃性,以及他们更接近相关事实等因素,“删诗”说不宜轻易否定。当然,在孔子“删诗”之前,还经过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相关的阶段性“整理”,孔子应该是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最终的编定、校定。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25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为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孔子从当时所流传的三千多首诗歌中编订出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
B.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在删选诗歌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文献整理,而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的标准,即“取可施于礼仪”。
C.作为时间距孔子最近的汉代著名史学家或思想家,司马迁、班固和王充都认同“孔子删诗”,这一定基于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
D.因为先秦典籍引《诗三百》以外“逸诗”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司马迁所说的数目,唐代孔颖达由此对司马迁的“删诗说”表示怀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虽然南宋郑樵、朱熹和唐代孔颖达的观点相同,他们都对“”孔子删诗说表示怀疑,但是整体而言,这种怀疑并没有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所认可。
B.因为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人都认为孔子不曾“删诗”,这就动摇了司马迁以来对《诗经》的基本判断,并且影响到了现当代学者。
C.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他们通过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而当代学者往往尊重和接受传统文化,大多支持“孔子删诗”说。
D.从孔子至司马迁这400余年的时间之内,因为当时社会都对儒家编定《诗三百》无意义,所以司马迁、班固等人都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记载相关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人否定孔子“删诗”说,这既有清朝文字狱这一时代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即当时能够证明孔子删诗的证据已经模糊了。
B.基于“判案”谁距离“现场”更近,谁的证据就更可靠这一重要原则,再加上司马迁、班固是公认的“良史”,这些都证明了司马迁、班固等人的说法最可靠。
C.当代否定“删诗”说的学者大多依据《左传》中的“季札观乐”这条材料,但司马迁、班固专治史学,不可能没有看到这则材料,故不能据此否定“删诗”说。
D.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孔子“删诗”,另一方面也有认识到孔子“删诗”不是独立完成的,是在众人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了最终的编定、校定而成新的“精选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这一定基于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表述绝对化,原文第一段是“他们可以依据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
(2)C“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他们通过 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错误,通过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的是清代学者.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二段后半部分.
(3)D“要承认”和“孔子‘删诗’…是在众人支持的基础上”均不合文意,原文第三段说“不宜轻易否定”“孔子应该是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

答案:
(1)C
(2)C
(3)D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司马光,司马迁,司马懿,司马相如他们几个到底什么关系?我要被这些名字相似的历史人物弄崩溃啦~  2020-03-31 …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句话选自课文《  2020-04-06 …

请问PCR反应最初的退火温度应该怎样设定?是应该比引物设计公司的提供的tm高呢,还是低呢,应该相差  2020-05-17 …

英语翻译我方同意贵司的提议,但有一些问题和要求需要贵司答复1,请将合同做好盖章扫描发给我们,付款的  2020-05-17 …

司马迁心胸开阔,不带成见,是个严格的史学家,而不是儒教的提倡者,在议题上他采取( )的态  2020-05-18 …

《汉书》是谁写的司马迁?司马光?班固?还是谈迁?那么史记,资治通鉴是谁写的?法布尔写的书是不是昆虫  2020-06-10 …

英语翻译悠久的历史与行业经验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九江光懋五金工具有限公司,2004年,公  2020-06-10 …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  2020-06-17 …

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清朝各省设巡抚、  2020-06-17 …

2016年5月25日,华为公司宣布,已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对三星电子公司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侵犯其智能  2020-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