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 “ 转折 ” 是指
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 “ 仁义 ” 学说 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 .以 “ 君权神授 ” 否定 “ 为政以德 ” D .确立 “ 天理 ” 体系取代 “ 黄老之学
B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 2020-07-01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春秋大一统”思想B. 2020-07-06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 2020-07-06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 2020-07-06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 2020-07-06 …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 2020-07-08 …
“儒”原为西周春秋时期的一种职业。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成为一名儒 2020-07-13 …
《周礼·天官》:“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又注“师儒”云:“乡里教 2020-07-13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春秋大一统”思想B.“ 2020-07-28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阶段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