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文章以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为写作中心,分别从价值判断和人性处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3分) |
小题1: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窗户的形状如图它上面的部分是半圆形,下面部分是六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宽为B长为 2020-03-30 …
线段ab等于6,将线段ab绕点a旋转120度后,它所扫过的平面部分是什么形,面积等于几厘米.如果绕 2020-05-14 …
下面表格中左面部分是某班同学对“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探究的部分见解的摘录,它们都蕴涵了一定的哲学 2020-05-17 …
后面部分是名词吗?1.Iamlookingforwardtoyourgoodnews这个句子to后 2020-06-14 …
草字头.下面是"假"的右半面的字是什么?.把注音写出来..再把字打出来.那草字头下面一个"支".. 2020-06-20 …
如图的计数器三个档上各有10个算珠,将每档算珠分成上下两部分,得到两个三位数.要求上面部分是各位数 2020-06-25 …
如图的计数器三个档上各有10个算珠,将每档算珠分成上下两部分,得到两个三位数.要求上面部分是各位数 2020-06-25 …
有谁知道这个字读什么?上面部分是〔髟〕,下面部分是〔兼〕 2020-07-12 …
如图的计数器三个档上各有10个算珠,将每档算珠分成上下两部分,得到两个三位数.要求上面部分是各位数字 2020-11-06 …
关于地球的大气层问题地球的大气是蓝色的,为什么越向下看就是白色的了,就是说下面部分是白色的,而上面部 20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