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阤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阤 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 幅巾 迎笑,相携徜徉 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 陵阜 ,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 ,其遗址甚狭,不足 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 睥睨 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 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 褰裳 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陂阤(pō tuó):险阻的山,阤,同“陀”。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闻子瞻至, 幅巾 迎笑               幅巾 :裹着头巾

B.俯视大江,仰瞻 陵阜                陵阜:高山

C.子瞻每至其下,辄 睥睨 终日         睥睨:轻视,瞧不起

D.子瞻未始不 褰裳 先之               褰裳:提着衣裳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   )

A.①相携徜徉 上                 ②襟三江 带五湖

B.①其遗址甚狭,不足 席众客     ②但 刘日薄西山

C.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 一       ②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①有废亭                      ②置杯 则胶

1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 的一项是:(   )

A.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C.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1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苏轼被贬至黄州谪居期间 苏辙曾去看望他,这也可见兄弟间的友爱。两人同游武昌西山,苏辙写下了这篇游记。

B.文章首段主要叙写苏轼谪居齐安期间,喜游武昌西山,放情山水以自适。这一段已暗含下文的“适意为悦”的意思。

C.文章第二段主要写苏轼命令当地人士营建武昌九曲亭的情形。着意写苏轼在亭子修建过程中和建成之后的苦与乐。

D.文章最后一段以抒情的方式,称赞苏轼以开阔的胸襟应对仕途的坎坷,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兄长的安慰劝勉之意。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3分)

                                                                         

(2)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4分)

                                                                         

(3)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分)

                                                                           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B 15.D 16.C 17.C 18.(1)苏轼贬谪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居住。 (2)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树,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斧子砍伐。 (3)这应该就是苏轼能够在这儿获得快乐的原因吧。
14.
分 析:
睥睨:斜着眼睛看。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分 析:
D项,均为兼词,“于此”。 A项,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地”;后者为连词,表并列,“并且”。 B前者为连词,表目的,“用来”;后者为连词,表原因,“因为”。 C项,前者为代词,“其中的”;后者为连词,“其……其……”表选择,“是……还是……”。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分 析:
根据句意和标志词来判断,译文:当自己快意之时,(会觉得)任何事物都无法来代替;而等到自己厌倦之时,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分 析:
苏轼是与当地人士一起重修亭子,而非“命令”;文章并不着意写修建之“苦”,更无建成后之“苦”,而是着意写苏轼渴望有这样一个亭子,以及亭子建成后带来的愉快。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分 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庐于江上:状语后置。庐:居住。(2)百围千尺:百围之大、千尺之高。加:加于其上,意译为“砍”。以斤斧:用斧子。(3)所以:……的原因。于是:在这里。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翻译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过江诸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周侯中坐而叹曰:"1  2020-05-16 …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  2020-06-09 …

英语翻译我的原文是: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泗淮,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  2020-06-10 …

写一写你读了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后的感受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jì).王冕七岁时  2020-06-11 …

材料一:9月19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浙江诸暨存在大量珍珠粉加工企业以贝壳粉假冒珍珠粉  2020-06-2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①“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  2020-07-04 …

求老师解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题诸葛秧田家壁贺铸晚度孔明碘,林间访老  2020-07-12 …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各题。(5分)①“夫孝,置之而色乎天地,薄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  2020-07-1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2020-07-23 …

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分类1686年1753年1812年全国关税总额1  20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