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分)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 33 分)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 “ 中体西用 ” 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 “ 本 ” 或 “ 体 ” 而不愿加以改变 的…… 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 吴一泉《 “ 中体西用 ” 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 中体西用 ” 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 “ 中体西用 ” 模式下的 “ 中体 ” 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 …… 另一方面, “ 中体 ” 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 “ 西用 ” 之后,并没有实现 “ 中体 ” 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 王艳华《从 “ 多元一体 ” 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 “ 中体西用 ” 》
材料四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五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 陈独秀 (1917 年 1 月 1 日 )
( 1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视角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6 分)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 “ 中体西用 ” 思想。 (6 分 )
( 2 )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 “ 蒙昧时代 ”? ( 4 分)为此,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 ( 6 分)在学习西方上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相比有何新特点 ? ( 3 分)
( 3 )请概括材料五中陈独秀的观点。对此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选一角度说明理由。( 8 分)
( 33 分)
( 1 )( 12 分)
主张:
政治:指维护封建制度( 3 分)
文化:指固守传统文化 (3 分 )
视角: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 ( 或是否触及根本 ) 的角度( 3 分)
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 ( 文化 ) 转型的角度。( 3 分)
( 2 )( 13 分)
如何摆脱:科学和人权并重。( 4 分)
新特点: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3 分)
实践: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 分)
( 3 )( 8 分)
观点:反对独尊儒学,否定儒学,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 3 分)
理由( 5 分)
赞成: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对儒学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他是站在反尊孔复古、反封建专制的立场上看问题的,也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
反对: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很不恰当。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下列格言分别出自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言论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视人之身,若视其身3.祸兮, 2020-04-25 …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翻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 2020-06-15 …
不能治身,焉能治国告子谓子墨子曰:“我能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 2020-06-18 …
英语翻译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 2020-06-21 …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 2020-06-24 …
亮少有逸群之才习题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身使孙权(4)备得用与武帝交战3.下面句子的 2020-07-04 …
造句:字数尽量在20—30之间,不必要都写出来1爱屋及乌2安之若素3按图索骥4黯然销魂5案牍劳形6 2020-07-09 …
三个数6,3,-1排成一行,在6和3之间.三个数6,3,-1排成一行,在6和3之间插入两个实数,3和 2020-11-06 …
求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自报之身也.谓究竟邕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暗.显发本有真身.譬如 2020-11-25 …
关于诸子百家的问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视人之身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