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

题目详情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准确理解这段话是把握《边城》内蕴的一条重要线索。多数评论者在立论时往往对“不悖乎人性”视而不见 而只抓住“优美”、“健康”等亮丽的词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 得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 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等论断。其实 在沈从文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中 “人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 是统领其小说内容的灵魂 正如作者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他的“人性”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的“美的人性” 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虽具有理想的特点 但并没有完全理想化 而是一种现实的自由自在的人生形式---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当然 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 诚如劳伦斯所说:“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 而要相信他笔下的故事。批评家的作用在于从创作故事的艺术家手中拯救故事。”批评的关键是以作品为依据 透过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不可否认 《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 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 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事实是 《边城》的结尾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 一个特定的结局 却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诚如多数评论者所说 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指归。这种不确定性既是偶然事件所致 也是主观的人为因素所致 即人物不自觉地、无意为之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作品故事的主干及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 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正是这种痼疾 在关键时刻兴风作浪 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沈从文是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的 但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 又使其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 他渴望笔下的小儿女能够获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 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表现人性美的一面。

    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 对于下层人民 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纯朴的品德 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 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他发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 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 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当它发作时 势必破坏人们自由自在的和谐状态 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阻力。《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 《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节选自《名作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第1段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数评论者认为《边城》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 所要赞颂的是“美的人性” 边城的人民具有纯朴健康的人性 是人性美的代表。

B.沈从文讲创作《边城》时 认为自己的目的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C.作者以为多数评论者的观点不完全正确 因为他们立论时只抓住一些亮丽的词语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 忽略了“不悖乎人性”这一点。

D.作者的观点是“人性”是统领《边城》内容的灵魂 但沈从文所说的人性的内涵应该是一种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劳伦斯认为永远不要相信创作故事的艺术家自己的创作谈 文学批评的关键是要以作品为依据 通过作者笔下的故事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

B.《边城》悲剧的结局 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 而“命运的不确定性”源于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 这痼疾最终主宰了人物命运。

C.《边城》体现了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 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 而小说出人意料的悲剧结尾 恰恰揭示了美好人性的阴暗面。

D.沈从文虽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 但仍花费大量笔墨表现人性美的一面 是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 使他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边城》着力表现的是蕴藏在边民身上的勤劳、勇敢、纯朴等美德 以至“边城”这个词在许多读者心中 已经凝定为“湘西人性美”的文化概念。

B.沈从文的“人性”内涵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 “金子”指边民身上体现的民族美德 而“沙子”指边民迷信、愚昧等负面的东西。

C.沈从文讴歌的边城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 但那是一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 不可避免地有阴暗的一面 所以 《边城》充分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D.《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 而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仅仅看到了作品中美丽的光环 看不到迷信思想投在纯朴人性中的阴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偷换概念 将“创作动机”偷换为“创作目的”。

2. B 理解错误 原文“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是条件之一 此处变成唯一条件。

3. C “所以 《边城》充分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强加因果。

看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  2020-04-26 …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选文]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  2020-06-09 …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选文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  2020-06-09 …

读书作文谱译文是这一段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2020-06-16 …

文言文阅读(一)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常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为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  2020-07-01 …

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汉字字形是在继承中发展的。甲骨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它们记录和反映了夏朝的政  2020-07-06 …

语言和文字既可以传情达意,又可以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我们有些语言和文字在迅速消亡的同  2020-11-03 …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列关于文字的表述,错误的是()A.金文是铸在铁器上的文  2020-12-15 …

英语翻译(一)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2020-12-18 …

这个作业怎么做?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