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孔孟论学(初二,下,第三单元,为学有道,六句咋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
题目详情
孔孟论学(初二,下,第三单元,为学有道,六句咋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 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业;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 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业;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文’呢?”孔子说:“敏捷而好学,不以对下请教为耻,因此给他取谥号为‘文’”.
4.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不做,这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5.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业;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聂卫平围棋道场,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6.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飘杵呢.”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文’呢?”孔子说:“敏捷而好学,不以对下请教为耻,因此给他取谥号为‘文’”.
4.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不做,这是我自己主动停止的.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5.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业;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聂卫平围棋道场,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6.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飘杵呢.”
看了 孔孟论学(初二,下,第三单元...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 2020-05-17 …
简述孔子仁学思想内涵及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内涵简述孔子仁学思想内涵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大学语文作业) 2020-06-16 …
1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独尊儒学神话封建统治b适应统1、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 2020-07-11 …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 2020-07-28 …
6.B填空。(4分)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 2020-12-03 …
名著阅读(3分)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论 2020-12-03 …
孔孟是我国古代圣贤。《论语》《孟子》记载了孔子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在修身、交友、学习方面的 2020-12-03 …
综合性学习。(2分)孔子孟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圣贤,千百年来,人们敬仰他们的智慧与人格,学习他们的思想 2020-12-03 …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 2020-12-03 …
一位学者主张:「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关于这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何者较为适当?A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