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
题目详情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___;②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不同变化是___,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___、___.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___;②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不同变化是___,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实验探究和结论:(1)通过图示可知,浓氨水通过分子运动可到酚酞溶液中,氨水呈碱性,它能使酚酞变红色;故答案为:变红色;分子不断运动;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2)浓氨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钠溶液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是分子运动加快,氨水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水,故答案为:促进氨水受热分解.
(3)图2的装置,本身装置是密闭的实验装置,再加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作用,反应速度快,故答案为:反应速度快;大大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思维拓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答案为:变红色;下面的先变红色上面的后变红色;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浓氨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钠溶液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是分子运动加快,氨水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水,故答案为:促进氨水受热分解.
(3)图2的装置,本身装置是密闭的实验装置,再加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作用,反应速度快,故答案为:反应速度快;大大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思维拓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答案为:变红色;下面的先变红色上面的后变红色;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看了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1和图2,在△ABC中,AB=13,BC=14,cos∠ABC=513.探究:如图1,AH⊥B 2020-04-07 …
(2008•莆田)阅读理解: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B=90°,点P在BC边上 2020-05-13 …
(2012•台州模拟)阅读理解: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B=90°,点P在BC 2020-05-13 …
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 2020-06-11 …
小明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对一个数学问题作如下探究:如图1,四边形ABCD中,AD小明在一次数 2020-06-13 …
问题情境:如图1,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B,BC边上的点,连接AF,DE相交于点O,且 2020-06-27 …
(2012•河北)如图1和2,在△ABC中,AB=13,BC=14,cos∠ABC=513.探究: 2020-07-09 …
(1)观察推理:如图1,△ABC中,∠ACB=90°,AC=BC,直线l过点C,点A、B在直线l同 2020-07-13 …
感知:如图①,AD平分∠BAC,∠B+∠C=180°,∠B=90°,易知:DB=DC.探究:如图② 2020-07-18 …
问题情境:如图1,点D是△ABC外的一点,点E在BC边的延长线上,BD平分∠ABC,CD平分∠AC 2020-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