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 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 。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 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20090602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 。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 ”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太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 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注】① 生口:指俘虏。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       考:刑讯

B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       按:查

C .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       谢:拒绝

D .公于京师使客 道夺人财物     遮:拦

2 .以下各项全都直接表现袁安正直、不畏权贵的一项是

①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

②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③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④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⑤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下请求。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B .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不顾风险,就上书要求释放那些因酷刑而屈招的犯人,最终使皇帝醒悟,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C .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 .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2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C (谢:谢罪)

2 . B ( ① 说明袁安刚到任, ④ 只能说是间接, ⑤ 谢罪之举,看不出题干所要求的意思。)

3 . B (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

4 .( 1 )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因为这)连累你们。( “ 合 ” 、 “ 坐 ” 、补出 “ 以 ” 后省 “ 之 ” 、 “ 相 ” )

( 2 )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 “ 负信 ”“ 还 ”“ 中国 ”“ 贷 ”“ 诚便 ” )

【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 “ 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 ” 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 “ 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 ” 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 “ 北虏既然已经和亲,而我们又前往掠夺他们(的土地),北方的单于认为我们欺负他们,谋划着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来安抚他们。 ” 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 “ 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 ” 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 “ 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 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 “ 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 ” 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某人将重300N的一袋大米从一楼扛上三楼,再沿水平方向匀速走了8米才到家,若每层要初中生看得懂的  2020-05-21 …

一道初中力学题一个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力到迅速蹲下的过程可看成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  2020-06-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  2020-06-18 …

初中物理如果一个重60kg的人从84米高处跌落,求他所受到的力如果一个人,重60kg,从84米的高  2020-06-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  2020-06-29 …

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位置为A,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人的重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从A点向最低点B  2020-07-11 …

一个成年人从12米处,跳下来大概几秒落地设定成年人体重50kg,g=10,跳下来的时候具有初速度,但  2020-11-21 …

很多人只看到了金钱和地位对人生的作用,误把它当成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其实不然,每个人从一生下来都拥有自  2020-12-03 …

很多人只看到了金钱和地位对人生的作用,误把它当成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其实不然,每个人从一生下来都拥有自  2020-12-0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人1~4题。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  20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