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中,作者为什么写“彼稷之苗…之穗…之实”?本诗三章多反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题目详情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中,作者为什么写“彼稷之苗…之穗…之实”?本诗三章多反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看了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欧洲四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国家,我国与欧洲四国之间关于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商谈, 2020-04-26 …
请在下弥按括号里填上国家的中文名称.樱花之国()钟表之国()橡胶之国()万岛之国()枫叶之国()万 2020-06-0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 2020-06-11 …
英语翻译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 2020-06-19 …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020-06-29 …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 2020-07-25 …
“今王公大人……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 2020-07-28 …
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其思想精华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2020-11-24 …
关于诸子百家的问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视人之身 2020-12-17 …
清朝因其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之国”,下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这片“枫叶”最多的国家是[]A.英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