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化经典(6分)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

题目详情

文化经典(6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②也,不知其仁也。”“赤③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①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②宰:家臣、总管。③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18.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虽然能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但是并不是说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是仁。

B、冉求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所以孔子始终是反对冉求的。

C、公孙华虽然能言善辩,知道礼节进退之道,但是不一定就能遵守并达到仁的境界。

D、在孔子看来,他的三个学生虽然各有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19. 结合下面选段,分析孔子的思想。(3分)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8.B

19. 孔子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仁”。他们虽然各有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做到仁,就要做到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或者说,利己、利人、利家、利国、利天下的就是仁。)

【解析】

18.

试题分析:实际上,孔子也是很欣赏冉有的。《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三人皆可从政,认为“求也艺”。《先进》说政事才能要数冉有、季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他的学生子张问他怎样才能做到?孔子回答说能够处处实行恭,宽,信,敏,惠这五种美德,便是“仁”了。在他看来,恭敬才不会受辱,宽厚才能得民心,诚信使人信任,勤敏能出政绩,给人慈惠则可以调度他人。孔子认为仁者方可行仁政,所以他竭力主张为政者修身致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看了 文化经典(6分)孟武伯问子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从的古意:“又从为之辞“孟子,公孙丑下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  2020-06-11 …

英语翻译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  2020-06-11 …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里面破折号的作  2020-06-18 …

他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栓在手上罢了.这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2020-06-18 …

英语翻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故病且怠  2020-06-25 …

关于一些文言翻译的跪求答案!高一上帮忙翻译一下谢谢!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莳也若子  2020-06-25 …

“寒门何能出贵子”是近年来人们探讨的教育热点之一。“寒门难出贵子”其实也是走向公平和现代社会的一种“  2020-11-04 …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2020-12-17 …

“寒门何能出贵子”是近年来人们探讨的教育热点之一。“寒门难出贵子”其实也是走向公平和现代社会的一种“  2020-12-18 …

孔子弟子--"其言也訒"说的是谁?典故顺便说一下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