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明朝文学家谢肇淅的笔记《五杂俎》中有一则故事:“国朝姑苏虎丘寺塔倾倒,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每日独携木楔百余片
【材料】明朝文学家谢肇淅的笔记《五杂俎》中有一则故事:“国朝姑苏虎丘寺塔倾倒,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每日独携木楔百余片,闭户而入,但闻丁丁声,不月余,塔正如初……”
【要求】沉重的砖塔倾斜,以数百片木楔竟能正之,联系现实生活,会给我们以什么启迪呢?自拟题目,写篇文章谈谈感受,字数800左右。
【训练意图】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练习的目标导向就是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解析:
1.一塔倾斜,按一般情况,需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将其修正。然一游僧毛遂自荐,一人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使塔矗立如初。游僧修塔的拿手绝活是用木楔,木楔虽小,却神奇地成就了大事。我们将其引伸到社会生活中,会发现处处存在着“楔子”,他们是那样默默无闻,每天做着平凡的小事,但平凡不等于平庸,他们顶起了自己的那块天,同样做出了“正塔”的大事来。从这个角度可拟题《木楔与栋梁》或《小议楔子精神》。此立意不可谓不佳,但文章要翻出新意也不可谓不难。 2.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审视。试想那游僧每日用百余木楔钉入塔中的砖缝,一月之中嵌入的木楔可不是个小数目,在增大倾侧一面墙的厚度的同时,也破坏了其墙体的固有泥浆的结合作用,以此法修正古塔,虽表面看“塔正如初”,实则砖缝松散,塔身内已肢离破碎。这种只顾眼前不计长远,只求表面不问实质的所谓高明之举,在当今不也大有其人吗?“无烦也,我能正之”岂不成另一种嘴脸?据此可拟题《“绝活”的背后》或《“塔正如初”后“不月余”……》。此立意不为传统所囿,常规所缚,敢于否定,创新,独辟蹊径,能写出新意。
英语翻译这本书单独看文字,每则都是可以独立发展的故事,单独看画,每幅都是画中有话.看文字让人想写下 2020-05-13 …
我想了解每个朝代的故事(从夏到清)中国朝代变迁故事,而且每个朝代的故意都要详细!(不怕故事长) 注 2020-05-16 …
沐浴诗风词语,感受经典魅力。触摸杜牧《赤壁》“______,______”中的王朝沧桑,我们看到他 2020-06-09 …
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1/2,利用切比谢夫不等式估计在1000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 2020-06-17 …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1材料中的朝廷是指哪一朝代的朝代的朝廷?2材 2020-06-17 …
相互独立事件独立事件P(AB)=P(A)P(B)掷骰子A事件点数125B事件点数126不是独立事件 2020-07-18 …
①独立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为0.4,求在四次实验试验中A发生的次数不少于3次的概率?(答案:0.1 2020-07-21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 2020-07-28 …
改写,重组下列句子颜之推的《严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独一无二的文献,因为作者深受独特生活经历的 2020-11-02 …
有人认为,与汉朝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