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明朝文学家谢肇淅的笔记《五杂俎》中有一则故事:“国朝姑苏虎丘寺塔倾倒,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每日独携木楔百余片

题目详情

  【材料】明朝文学家谢肇淅的笔记《五杂俎》中有一则故事:“国朝姑苏虎丘寺塔倾倒,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每日独携木楔百余片,闭户而入,但闻丁丁声,不月余,塔正如初……”

  【要求】沉重的砖塔倾斜,以数百片木楔竟能正之,联系现实生活,会给我们以什么启迪呢?自拟题目,写篇文章谈谈感受,字数800左右。

  【训练意图】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练习的目标导向就是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一塔倾斜,按一般情况,需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将其修正。然一游僧毛遂自荐,一人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使塔矗立如初。游僧修塔的拿手绝活是用木楔,木楔虽小,却神奇地成就了大事。我们将其引伸到社会生活中,会发现处处存在着“楔子”,他们是那样默默无闻,每天做着平凡的小事,但平凡不等于平庸,他们顶起了自己的那块天,同样做出了“正塔”的大事来。从这个角度可拟题《木楔与栋梁》或《小议楔子精神》。此立意不可谓不佳,但文章要翻出新意也不可谓不难。   2.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审视。试想那游僧每日用百余木楔钉入塔中的砖缝,一月之中嵌入的木楔可不是个小数目,在增大倾侧一面墙的厚度的同时,也破坏了其墙体的固有泥浆的结合作用,以此法修正古塔,虽表面看“塔正如初”,实则砖缝松散,塔身内已肢离破碎。这种只顾眼前不计长远,只求表面不问实质的所谓高明之举,在当今不也大有其人吗?“无烦也,我能正之”岂不成另一种嘴脸?据此可拟题《“绝活”的背后》或《“塔正如初”后“不月余”……》。此立意不为传统所囿,常规所缚,敢于否定,创新,独辟蹊径,能写出新意。
看了 材料明朝文学家谢肇淅的笔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鸿门宴》中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  2020-05-13 …

英语翻译虞庆为屋虞庆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濡.夫材生侧挠,涂濡侧重,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2020-06-15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4分)虞庆(人名)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泥)濡。夫材生  2020-06-23 …

根据下面的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材料:傍晚,天还没有嘿,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路上…这初  2020-06-28 …

你刚才回答了我的问题,我想问下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  2020-07-01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  2020-07-12 …

翻译下面这句话,是项羽本纪中的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  2020-07-12 …

材料明朝文学家谢肇淅的笔记《五杂俎》中有一则故事:“国朝姑苏虎丘寺塔倾倒,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  2020-07-12 …

文言文互译诗曰: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淅淅落霜花.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木母金公原自合,黄  2020-07-13 …

阅读材料:材料一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阅读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