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我(李)中堂有以玉成其志而已。”
——1894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保皇二事,事决分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1900年12月孙中山《千告同乡书》
材料三:“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1918年孙中山致列宁电
材料四:“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呈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不可能。”
——1924年11月孙中山答记者问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你是否同意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的分析?为什么?
(2)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当时持什么政治主张?试略作评析。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政治立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三中“中俄两党”具体指哪两党?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四中的孙中山对“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的背景分析是否正确?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何在?
解析:
(1)不同意,(1分)西方富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 (2)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2分)评析:这种主张是进步的,爱国的;但没有认识清楚清政府的本质。(2分) (3)变化:由主张变法(改良)到主张革命。(2分) (4)两党指的是:中华革命党(或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2分)说明了孙中山开始向俄国学习。(2分) (5)正确。(1分)原因:经过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2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如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 2020-04-06 …
阅读材料回答回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如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 2020-04-06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 2020-04-06 …
《马说》中几个词语的意思“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之”“马之千里者”的“之 2020-06-1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 2020-07-12 …
感谢高手帮忙翻译~~~译成英语不要翻译软件译的谢谢在我们看来要把牛肉煮得熟透才可吃,而在美国人看来, 2020-11-15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 2020-12-18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 2020-12-18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 2020-12-18 …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