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则有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材料二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1)16、17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近代化趋向的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但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则有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特别是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材料二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舷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1)16、17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近代化趋向的因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从学术思想到日常生活,从官员士大夫到平民百姓,激荡着一股离经叛道,追新求异的时尚”、“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士东来,中国士人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因素是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和市民文学兴起;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的引领.
(2)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材料二“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可以得出论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始终坚守.第二小问的阐述,结合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历程以及特点等知识进行说明即可,最后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因素: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和市民文学兴起;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的引领.
(2)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始终坚守.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面对危机,各阶级各阶层发出了变革的呼声并着手实践,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革命派、激进派;从器物到制度和思想;从慢慢到迅速或激烈,其中虽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变革中采纳吸收,但始终坚守中国内向型的民族性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中庸精神.
(2)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材料二“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可以得出论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始终坚守.第二小问的阐述,结合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历程以及特点等知识进行说明即可,最后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因素: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和市民文学兴起;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的引领.
(2)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变革中始终坚守.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面对危机,各阶级各阶层发出了变革的呼声并着手实践,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革命派、激进派;从器物到制度和思想;从慢慢到迅速或激烈,其中虽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变革中采纳吸收,但始终坚守中国内向型的民族性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中庸精神.
看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大位数的mod计算例如65498745^80mod200电脑/计算机要怎按? 2020-05-22 …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一书,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甲赶羊群逐草茂,乙 2020-06-04 …
“和尚分馒头”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写的《算法统宗》.书中的题目是这 2020-06-11 …
有一个游戏,任意写出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二,交换百位数字与各位数字,用大数减小数,交换 2020-06-11 …
“和尚分馒头”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写的一本书《算法统宗》.书中的题 2020-06-12 …
这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里的一道题:有4350袋盐,有若干大船和小船刚好装满,其中每3 2020-06-25 …
急用!有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比百位上的数大2,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2,若将百位上的数与个位上 2020-07-29 …
有多少个四位数,个位大于千位,千位大于百位,百位大于十位? 2020-07-29 …
-一个两位小数,+分位上的数比百分位上的数大2,将+分位上的数字与百分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个 2020-07-31 …
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周期为T.质点由平衡位置向x轴正方向运动时,由二分之一最大位移到最大位移的时间 2020-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