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14•仪征市二模)测定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写出上述流程中碱式碳酸锌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但不知道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xZnCO3•yZn(OH)2•zH2O),于是

题目详情
(2014•仪征市二模)测定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写出上述流程中碱式碳酸锌焙烧生成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但不知道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xZnCO3•yZn(OH)2•zH2O),于是从该厂带回部分焙烧前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下列实验.用如图装置测定碱式碳酸锌的化学组成,计算xZnCO3•yZn(OH)2•zH2O中x:y:z的最简比.(假设每步反应、吸收均完全)

【实验步骤】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____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热分解装置中装入68.2g样品,打开活塞______,关闭______,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③称量装置C、D的质量;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打启动热分解装置,使样品充分热解;⑤停止加热,继续通空气至装置冷却到室温;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表数据:
装置C的质量(/g)装置D的质量(/g)
实验前198.4235.7
实验后209.2244.5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A处干燥管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其作用是______.
(2)第⑤步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3)老师在审阅方案后指出应该在E处再增加一套装置,你认为所加仪器名称是______,仪器中药品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若没有此装置,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根据上述数据,计算xZnCO3•yZn(OH)2•zH2O中x:y:z的最简比=______并写出计算过程.
提示:(1)xZnCO3•yZn(OH)2•zH2O受热分解为ZnO、H2O、CO2 三种产物,其中ZnCO3
  △  
.
 
ZnO+CO2↑;Zn(OH)2
  △  
.
 
ZnO+H2O
(5)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量:ZnCO3 125  Zn(OH)2 99  ZnO 81  H2O 18  CO2 44该碱式碳酸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O3•2Zn(OH)2•H2O
  △  
.
 
3ZnO+3H2O+CO2
ZnCO3•2Zn(OH)2•H2O
  △  
.
 
3ZnO+3H2O+CO2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实验步骤】
①由实验原理可知,实验需要通过测量D装置内碱石灰的增重,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测量C装置装置,计算生成的水的质量,故应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置内有空气,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故实验前要通入空气,赶走装置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减少误差.
活塞的操作方法是: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装置内有空气,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实验前要通入空气,赶走装置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减少误差,故A装置应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A装置内可以选用碱石灰(或氧化钙),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2)B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装置中的残留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为减少误差,应全部赶到装置C和D中,故第⑤步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把产生的气体全部推入C、D中使之被完全吸收;
(3)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应在D装置之后添加一个盛有碱石灰(或氧化钙)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中,影响测量结果.若没有此装置,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
(4)碱式碳酸锌样品22.6g,反应前C装置的质量为198.4g,反应后质量为209.2g,故生成水的质量为209.2g-198.4g=1.8g;反应前D装置的质量为235.7g,反应后质量为244.5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故氧化锌的质量为22.6g-1.8g-8.8g=12g,故
xZn CO3•yZn(OH)2•zH2O
  △  
.
 
(x+y)ZnO+(y+z)H2O+xCO2
                         81(x+y)  18(y+z)  44x  
                          12g      1.8g       8.8g
  则x:y:z的最简比=1:2:1 
(5)碱式碳酸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Zn(OH)2•H2O  
  △  
.
 
3ZnO+3H2O+CO2
答案:
[实验步骤]
①气密性      ②打开K1 K2,关闭K3    打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2)把产生的气体全部推入C、D中使之被完全吸收
(3)干燥管,碱石灰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中
偏大
(4)x:y:z=1:2:1   
(5)化学方程式:ZnCO3•2Zn(OH)2•H2
  △  
.
 
3ZnO+3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