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麦芽糖江岸田大妈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割麦子的头把好手,黄泥湾多少人号称的快手,都败倒在她的镰下。那一年,队里为了抢天夺时,不按工时记工分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麦芽糖
江岸
    田大妈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割麦子的头把好手,黄泥湾多少人号称的快手,都败倒在她的镰下。那一年,队里为了抢天夺时,不按工时记工分,按所割麦子的田亩数记工分。田大妈一整天都猫腰在麦田里愣是不露头,一个人割了一亩多地的麦子,让一村人惊讶得合不拢嘴。不知道从哪年起,她的手一点点慢了,脚也跟不上趟了。年龄不饶人啊,她说老就老了,等到她哆嗦的手再也握不住镰刀把了,她就失去了下田割麦的机会,只能帮助忙碌的人们做饭烧茶。
    当然,田大妈在做罢了饭烧好了茶之后,她也不会躲到阴凉处歇着。她挽着个大竹筐,到收获过的田野里去拾麦穗。
    田大妈开始拾麦穗的时候,刚刚分田到户。家家户户才尝到填饱肚皮的滋味,都比较珍惜粮食,田野里可以说场干地净,基本做到了颗粒归仓。田大妈东张张西望望,眼光似梳子,把一垄垄麦茬都梳理一遍,偶尔才发现一穗半穗麦子。她把自家田地的麦穗拾完之后,忍不住下到别人家的田里,早被人发现了,都远远地喊,那是谁啊,别拾俺家的麦穗啊,俺自己抽空也要拾的呢。有时忙乎一天,也拾不到半筐麦穗。
    田大妈把拾到的麦穗晒得焦干,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把麦粒搓下来,用簸箕簸一簸,麦芒麦壳都扬掉了,留下一堆金灿灿的麦子。田大妈抓起一把麦子,让麦子一粒粒从指缝里淌出来,田大妈又抓起一把麦子,又让麦子一粒粒从指缝里淌出来……五九年如果有了这一把把麦子,大毛二毛三毛都不会相继饿死了。
    当初,四毛放着庄稼不种,要到城里打工,田大妈死活不同意。庄稼人呢,不种庄稼还叫庄稼人吗?但她到底拗不过四毛,四毛走了,好在还有他媳妇留下来种田。过了几年,他媳妇嫌累,四毛把媳妇也带跑了,留下儿子陪伴奶奶。他们家再也没人种田了,好端端的田地白白送给了别人种。再后来,四毛把田大妈祖孙俩也接到了城里。老邻旧居有时到城里办事,就去看看田大妈,羡慕田大妈如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幸福生活。田大妈总是苦笑,一个劲儿地摇头。邻居们要走了,她把人家送出老远,最后实在不让她送了,她就倚着路边的树,或者电线杆,手搭凉棚看人家的背影,直到人家连影儿也没有了,才无精打采地回家。
    有一次,她和邻居聊天,邻居随意的一句话,却重重地击打在她的心坎上,好几天没缓过神来。
    田大妈说:”麦子快收了吧?”
    邻居说:”快了,要不了多久了,”
    “又该你们忙活了,收了麦子,还要拾麦穗。”
    “现在收麦子都是马马虎虎的,哪能收干净?谁还拾麦穗啊?”
    农村如今是怎么啦?这么不知道金贵,这么糟践粮食。如果再来个五九年,恐怕人都要饿死了。田大妈想不通。
    她决定回黄泥湾拾麦穗去,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合适。往年在老家,只要听见麦黄鸟从房顶上飞过时洒下一路“大哥大哥,麦黄快割”的催促声,田大妈不用跑到田间地头亲眼看看那一波波不停翻滚的金黄色麦浪,她就知道,麦子熟了,该开镰收割了。可是,城里没有麦黄鸟,她只好问儿子四毛,四毛就糊弄她,早呢,还早着呢。
    要不是那天看电视,新闻报道里说,今年全县小麦获得了大丰收,田大妈还蒙在鼓里。田大妈知道了,就坐不住了,让四毛开车送她回黄泥湾。 一回到黄泥湾,麦子的香味就填满了田大妈的五脏六腑。她撵走了四毛,谢绝了邻居的好心劝慰,挽着个大竹筐,下到了麦田里。
    田大妈几乎不用挪太远,就拾到一把把麦穗,那一根根麦穗总是丢在特别显眼的位置,随便一瞅准能看见。这里几根,那里几根,放眼望去,麦田里满是遗落的麦穗。在田大妈眼里,这哪里是麦穗啊?这分明是一个个馒头,一碗碗面条,一条条人命啊。麦穗那么多,田大妈怎么拾也拾不完。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眼泪,遮挡了田大妈的视线,她站起来擦擦眼睛,感觉双眼热辣辣的,越擦眼睛越湿润……
    田大妈吃力地拎回了第一筐沉甸甸的麦穗。
    邻居跑过来看,笑她,大妈,你真是有福不会享,儿子是大老板,还在乎你拾这一点点麦穗?
    田大妈什么都没有说,只顾大口大口地喘粗气。
    大妈,这些麦穗都发芽了,你要它有什么用?
    什么,发芽了?田大妈抓起一把麦穗放在眼前仔细一看,果然,每粒麦子都冒出了细嫩的芽儿。田大妈愣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田大妈又挽起大竹筐下田了……一连好多天,田大妈都在拾麦穗。她拾回来的麦穗,由于在野外雨打露浸,陆续发芽了。她索性每天给麦穗浇水,等麦芽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她将麦芽一根根剪下来,洗净,切碎。再蒸一锅糯米饭,饭熟后,拌入细碎的麦芽……
    那年秋后,整个村庄的孩子都吃到了田大妈亲手做的又香又甜的麦芽糖。
(选自《2014小小说精品选》)(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主要叙述了告别乡村的田大妈回到熟悉的田间地头拾麦穗的故事,故事简单却暗含批评。
B.小说第三段回忆田大妈以前拾麦穗遭人驱赶的内容,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粮食紧张、生活贫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田大妈家比别人家穷。
C.田大妈的儿子四毛不种庄稼,到城里打工,后来发家致富,这隐约表现了想改变贫穷的农村人的追求,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D.文章多处插叙五九年大毛二毛三毛相继饿死的事实,主要是突出三年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灾难,引起人们反思。
E.小说语言质朴,描写简练而不失生动,特别是对田大妈回乡时拾麦穗的描写,通过一系列动作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2)小说三处写到“老邻居家”“邻居”等人物,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田大妈的形象?
(4)小说写的主要事件是拾麦穗,标题却是“麦芽糖”,你认为这个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试题解析:
(1)A.正确;
B.错误;“田大妈家比别人家穷”属无中生有;
C.错误;“作者对放弃农田去城里打工这种行为的批判”属无中生有;
D.错误;文中两处提到五九年都是田大妈的心理活动,写这些也不是为了“突出三年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灾难”,而是为了写出田大妈勤俭的思想根源;
E.正确;
(2)第一次写到“老邻旧居”的作用是衬托,“老邻旧居有时到城里办事,就去看看田大妈,羡慕田大妈如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幸福生活.田大妈总是苦笑,一个劲儿地摇头”,用邻居们羡慕田大妈的生活,反衬大妈怀念乡村生活;
第二次“邻居”说“现在收麦子都是马马虎虎的,哪能收干净?谁还拾麦穗啊?”这句话让田大妈再也无法在城里呆住,决意回老家去拾麦穗,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三次邻居跑过来看,笑她有福不会享,反衬田大妈对粮食的珍惜和节约;
(3)田大妈年轻时是割麦子的好手,一个人一天割了一亩多,可见她勤劳能干;田大妈很珍惜粮食,缺粮的时候拾麦穗,不缺粮了仍不忘拾麦穗,甚至发了芽的麦穗也拾回来做麦芽糖;把发芽的麦穗拾回来做成麦芽糖给村里的孩子吃,说明她的善良热心与心灵手巧;
(4)“麦芽糖”只在文章最后出现,是田大妈拾回发芽不能吃的麦子做出来的,既体现了田大妈勤劳节俭的性格,也反衬了农村富裕后人们的浪费现象;“麦芽糖”吃起来甜蜜,也含有甜蜜生活的意味,这是田大妈节俭才做出来的,暗示着只有勤俭节约,才能生活甜蜜;

答案示例:
(1)AE(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2)①第一处:衬托,进城办事的老邻旧居羡慕大妈城市生活,衬托田大妈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2分)
②第二处:推动情节,邻居聊天说到农村糟蹋粮食的事实促使田大妈产生了回乡拾麦穗的想法,有推动情节的作用;(2分)
③第三处:对比衬托,用邻居笑她有福不会享,以说明农村不珍惜粮食的现状,烘托田大妈这个人物形象;(2分)
(3)①勤快利落;年轻时是个割麦好手,年老了帮助做饭烧茶,从不歇着;(2分)
②珍惜粮食;生活苦时,下地拾麦穗,生活好了仍不忘拾麦穗;(2分)
③善良、热心、手巧;拾回的麦穗发芽了,无法食用,她能将其做成麦芽糖,分给全村的孩子;(2分)
(4)示例:
①文章不仅赞扬了田大妈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更是对当下生活富裕后,一些传统美德却丢失了的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侧重写的是返乡那次拾麦穗,拾到的却是发芽的麦穗,只好做成麦芽糖;以“麦芽糖”为题才能突出这次拾麦穗;(2分)
②最后一次拾麦穗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写前几次拾麦穗都是为这最后一次做铺垫,村民对粮食的不珍惜与田大妈的珍惜也形成对比,小说的主题就是在这铺垫和对比中表现出来;所以,以“麦芽糖”为题更能突出主题;(2分)
③小说前面只字不提“麦芽糖”,直到篇末才点题,解开悬念,既突出了这一次拾麦穗,也表现了勤俭守本,生活才能永远甜蜜的意味.(2分)
(酌情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