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追和①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注释】:①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日薯芋 啖:吃
B.辙亦海康 迁:贬官
C.此所以深服渊明 所以:……的原因
D.自量为己必俗患 贻:赠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___
A.①其诗质实绮,癯而实腴 ②披草
B.①自以为不若也 ②輮以为
C.①先君命辙师 ②则耻师
D.①遗后之君子 ②举匏尊相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做评论的态度。
C.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追和陶渊明诗引》)
②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贻:遗留.
(2)D     A转折\顺承;B认为\把…做成;C兼词”于之”\语气词;D介词,来.
(3)B    “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4)①岂…哉:难道…吗;独:唯独.句子翻译为:然而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
②僇人:罪人;恒:常常.句子翻译为: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
③之所如:到可以到达的地方;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句子翻译为:任凭小船到它(可以)到达的地方,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④也:表判断;安在:宾语前置句.句子翻译为:本来是一代枭雄啊!但现在(又)在哪里呢?

答案:
(1)D
(2)D
(3)B
(4)①然而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
②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
③任凭小船到它(可以)到达的地方,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④本来是一代枭雄啊!但现在(又)在哪里呢?

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翻译↓速答!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追和①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追和①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  2020-07-02 …

席上啖菱中啖的意思  2020-07-04 …

根据名著内容填空。(1)《三国演义》中“啖睛猛将虽能战,中箭先锋难久持”的啖睛是(人名)。第96回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  2020-07-22 …

在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中,啖少许a)以下的字请问怎注译?1)“已而果然.再服二剂而病起”中的“已而”  2020-11-03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  2020-11-05 …

“怀中抱兰考,口中啖狂沙……心血化甘露,浇灌梧桐花……两袖清风劲,杨我党旗纱。”这首诗歌赞扬的模范人  2020-12-2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