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9―22题。善待自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冯之浚①中国人生智慧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善待自我。人生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荣有辱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9―22题。

善待自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冯之浚

①中国人生智慧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善待自我。人生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荣有辱。顺境易处,逆境难为,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自古常言不我欺,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随缘自适,这才是处理好人与自我关系的关键。

    ②苏轼在一首词中写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转引自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里面含有“进退有节,仰俯皆宽”的意思。苏轼一生坎坷,但在对待人生顺逆上,他却是中国文人当中一个典型例子。上面这句词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他圆满地融合了儒家、道家和禅宗,入则奉儒,忧国忧民,出则道禅,一身洒脱,形成了“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旷精神”。

     ③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的是儒家人格理想不仅是个体善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是济世救民。儒者对国事民瘼有真诚的关怀,努力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建功立业,即使遭到贬谪也以深沉的忧患系念天下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兴亡。同时,儒家也讲究超越精神,穷居陋巷,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把慎独和放达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几千年来其影响始终不衰。

④面对名利,入世的儒家、忘世的道家、出世的佛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脱之道,这其中禅宗“放下”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禅宗有则故事: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捧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的放下执着。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⑤当然,“食色,性也”,儒、道、佛三家开出的药方,虽有“悬壶”之功,却乏“济世”之力,人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名和利的束缚。不过,在物欲张扬的当下,劝人把名利看得淡一点,“空”一点,淡泊处世,清心守静,在清静中寻找舒适,在闲适中享受乐趣,使人经常调剂到一种怡乐自在的最佳状态,从这个角度看三家之说,不无裨益。

⑥修身之本在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一大特色。禅宗二祖慧可,少为儒生,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祖堂集》中记载,慧可问达摩祖师:诸佛心印的法门,可以说给我听吗?达摩说:诸佛心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他听了又问道:我心不得安宁,请大师为我说安心法门。达摩便说:你把心找出来,我便为你安心。 慧可听了这话,当时便愣住了,良久,方说:找了半天心,连个影子也找不到。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 佛教禅宗一派传入中国,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发挥了“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禅,表现出很高的人生智慧。禅宗主张凡事持平常心,不过分追求、过分祈盼、过分喜怒哀乐,顺其自然,但求心安。如此一来,繁杂的人生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明了了。在任何环境中,人生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不良的心态对健康有害,甚至导致疾病。

     ⑦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可以用宋代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概括,此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今天我们继承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的精髓,实现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

                                        (节选自2007年6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各项能正确解释“善待自我”意思的有   (4分)

A.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

B.自解得失,随缘自适,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

C.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能将慎独和放达结合。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分)

A.中国人生智慧注重人与自我及人与人之间等关系,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强调善待自我。

B.苏轼一生坎坷,他忧国忧民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善待自我的中国人生智慧的境界。

C.儒家独善其身、济世救民的人格理想及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体现。

D. 修身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特色,不追求、不祈盼,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但求安心。

E. 佛教禅宗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禅,是中国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

F.能否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关键是心态的选择,而心态的选择则体现了人生的智慧。

21.文中划线的句子写道:“慧可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呢?(2分)

22.②-⑥段是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6分)

(1)给这一部分划分段落层次。

(2)给每一段落层次起一个四字小标题,明确表达怎样做才能“善待自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9.
【概念理解】B、 C (A.“善待自我”并不只是“理解别人”。D.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目标和理想,它的范围大于“善待自我”。)[4分,答对一项得2分]20.
【内容归纳】C 、F(A.文中没有谈及“注重人与人之间等关系”。B.苏轼是“入则奉儒,忧国忧民,出则道禅,一身洒脱”,只谈忧国忧民,不符合原文意思。D.“不追求、不祈盼”有悖于儒家“入世”的思想,文中谈到的禅宗,也是“不过分追求、不过分祈盼”。E.文中是“中国禅,表现出很高的人生智慧”,并非“中国禅,是中国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6分,答对一项得3分]21.
【文意理解】安心(安心法门)。[2分。]22.
【结构分析、内容归纳】(1)②③/④⑤/⑥进退有节/淡泊名利 /安心为本  [6分。(1)1分。(2)5分。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5分,不是四字词语,不给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9―...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