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言文阅读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注】①騃:ái,愚蠢,痴呆。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B.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C.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D.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1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灸灼”为我国中医传统治疗手段,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B.“署”指代理某官职,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权”来表示。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D.“孝友”是儒家理想的伦理规范之一,指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为事谨慎,以退为进。面对田季安的阴谋,他以患风痹病为由告假,并将全身灸灼,来麻痹田季安。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摭其过害之。

(2)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D

15.C

16.D

17.(1)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 (2)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

【解析】

14.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这句话的大意是:田弘正派儿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威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弘正”“布”“李师道”“元济”“掎角之援”“王师”,动词“遣”“进讨”“战”“胁”“助”“绝”等。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弘正”“布”“李师道”“元济”“掎角之援”“王师”,动词“遣”“进讨”“战”“胁”“助”“绝”等。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史著作”说法错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错误,叛乱原因不对,叛乱的也不是“魏州士兵”,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中“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可见叛乱主体是镇州三军,且原因还有魏州士兵被崔强迫离岗造成守卫空虚。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如本题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中“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可见叛乱主体是镇州三军,且原因还有魏州士兵被崔强迫离岗造成守卫空虚。

17.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人情”,人心;“归”, 归附于;“摭”,寻找。第二句中,“时”,当时;“以为言”省略句,应为“以(之)为言”;“抚喻”, 抚慰解释,抚,抚慰;喻,使……明白。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季安”“临清镇将”“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军众”“弘正”。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季安”“临清镇将”“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军众”“弘正”。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以为言”省略句,应为“以(之)为言”。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

看了 文言文阅读田弘正,本名兴。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1.孔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  2020-06-19 …

翻译古文,谢谢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2020-06-19 …

孙子兵法的精髓?例如: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  2020-06-19 …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2020-06-24 …

(12分)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2020-07-02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2020-07-15 …

内点、聚点概念问题内点概念:设x0为点集E的一个点,若其存在邻域属于E则x0称为E的一个内点聚点概  2020-07-30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2020-12-07 …

我国陆军的主体兵种是().A.步兵,炮兵,通信兵B.步兵,炮兵,装甲兵C.防我国陆军的主体兵种是()  2020-12-17 …

如图所示,火车转弯处,铁轨的外轨高于内轨,则火车转弯时()A.可能对外轨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B.可能对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