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详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x0d追问: 拜托,大哥.说详细点啊. 回答: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壞壞|.мīss 的感言: 偶很谢谢你,偶会给你分的!
看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上图中A面的面积是24平方米,B面的面积是16平方米,h是0.5米.现在把A处的土堆到B处,使A、 2020-05-13 …
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图甲中截面的形状是,图乙中截面的形状是;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填“ 2020-05-14 …
一个斜面的高为1m,现将一重为1600N的物体沿着斜面拉到斜面的顶端,沿着斜面的拉力为500N,若 2020-06-04 …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一句中“扑面”改为“迎面”好不好?为什么? 2020-06-10 …
直角三棱锥中,斜面的中面面积等于斜面面积的? 2020-06-19 …
用2个正方体木块堆成的多面体,其中下面的正方体的棱长为10厘米,而上面的正方体下底面的4个顶点分别 2020-06-27 …
1.甲乙两个容器的底面面积半径都是5cm,高都是15cm.甲容器中先放入两块冰,再将乙容器中装满的 2020-07-01 …
一个密封水瓶的切面图,上半部为圆锥状,下半部为圆柱状,底面直径都是8厘米,水瓶高度是12厘米,瓶中 2020-07-16 …
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从中性面开始转动,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是什么?如题,另外从垂直中性面的垂直转 2020-07-25 …
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圆圆心分别为O′、O,过线段OO′的中点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称为圆台的中截面,那么 2020-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