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戴胄执法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帝①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②,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

题目详情

戴胄执法

  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帝①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②,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邪!”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选自《旧唐书·戴胄传》)

  [注释]①帝:指唐太宗。

  ②流:流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臣不敢亏法________

(2)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________

(3)是示天下以不信________

(4)臣窃为陛下惜之________

2.选文与课文均涉及到权与法的问题。在捍卫国法的问题上,戴胄与董宣的做法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唐太宗与课文中的光武帝在对待执法严明的臣子的态度上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1)损害。(2)克制。(3)这是。(4)惋惜。

  2.相同之处:均能够做到不畏强权、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最后均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肯定与支持。不同之处:戴胄主要是抗言直谏,据理力争,以理服人;董宣则是先道明事情原委,后以死明志,表明自己宁死不屈、捍卫法纪的决心。

  3.相同点:起先都想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想以皇权强迫臣子屈从自己的权威,后经过臣子据理力争,最终理解了臣子并转而支持执法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不同点:唐太宗虽然有怒色,但最终能克制自己,承认法律是“布大信于天下”的事情;光武帝起先不问青红皂白便欲菙杀董宣,直到董宣痛陈理由,以死抗争后,虽然有所退让但顾及皇家尊严仍以强权迫使臣子就范,在董宣宁死不从之后方才明白个中道理。

看了 戴胄执法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