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⑥\②④\③⑤
3.对上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开口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目的是想博取秦伯的同情。
B.夜缒而出的烛之武“敢以烦执事”,在大敌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C.文中借烛之武之口,说秦伯曾给晋君恩惠,指的是“许君焦、瑕”这件事。
D.围绕“阙秦利晋”这个中心,烛之武说服了秦伯,终于使秦国撤军而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B
2.C
3.D
4.
(1)越过别的国家来统治远方的地方,君主应该知道他是有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别国的势力呢?
(2)(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
分 析:
B是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的意思;其他的都是代词。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
分 析:
①③⑤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④结构助词,的。⑥是代词,这。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分 析:
A.“目的是想博取秦伯的同情”分析错。B“在大敌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分析错。C.秦伯曾给晋君恩惠,指的不是“许君焦、瑕”这件事。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分 析: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郑和下西洋情况”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2)郑和下西洋产生了怎 2020-05-14 …
阅读“郑和下西洋情况”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2)郑和下西洋产生了怎 2020-05-14 …
阅读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比较表:请思考:(1)从规模与水平等方面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远航, 2020-05-14 …
郑袖争宠文言文阅读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 2020-05-1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2020-06-0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2020-06-0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 2020-06-1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奉陪郑驸马韦曲①(其一)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 2020-06-21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2020-07-05 …
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壮举?(2)郑和及其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