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结合《关雎》谈谈孔子的审美理想

题目详情
结合《关雎》谈谈孔子的审美理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就文学的内在和谐而言,中国文学是悲与喜,哀与乐,情与理,灵与肉的和谐.推崇中庸之美.追求一种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与满足.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写的诗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并由此想象追求到以后的快乐.这里的“淫”不局限于现代行为意义上的狭义,而取其广义的解释.即过度的意思.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正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如果再进一步进行探究,那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中庸》把“致中和”上升为“参天地,赞化育”的高度,孔子也认为“无过与不及”的“中庸”是最高尚的道德.
“和谐为美”、“美善统一”的审美原则,其实就是儒家“中庸”、“天人合一”、“人格之美的自我塑造”、“礼乐治国”等生命智慧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体现,以利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修养,以利于现世社会和谐秩序的形成,以利于田园牧歌之理想的实现,以使中国人今生便获得快乐、幸福.
“中庸”在《关雎》中,体现在男子对美丽善良姑娘的思慕、追求之苦而有度,爱的纯真而有节制,毫无淫邪之思.“发乎情,止乎礼义.”“不淫”“不伤”“思无邪”;体现在姑娘的美且善,并在清爽、朦胧的审美氛围中,心动嫣然,含而不露.“《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诗经别裁》)男女相悦是人之常情,但怎样相悦、怎样相爱却是人生的一大要义.《关雎》表达了诗作者对那些初入情场者提出了应有的态度,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易于疯狂的爱情中保持几份理性,通过礼乐之器这些文明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技能、展现自己富有魅力的地方,从而吸引美丽女子对自己的青睐,在平和之中达到爱的真纯,这就是君子之爱.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诗经》所代表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强调冷静反思,重视克制自己,排斥感性狂欢,在理智的监控下有限地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在“和”的中庸尺度下来塑造、陶冶人的情感.《关雎》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
  《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孔子主张“礼乐治国”,体现在诗论上,就是诗歌的诗教原则,“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同上)“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同上)无礼则乱,无乐则滞,天在上而不自傲,地在下而不自卑,不越俎代庖,惟安分守己.儒家重视夫妇之德,有很深的用意,家庭的和谐便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札记?礼运》)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观察欣赏《关雎》之始末,无不符合礼乐之约束,爱而思慕,反侧失眠,琴瑟以友之,钟鼓以乐之,借以儒雅礼器以审美地表达爱情,绝对不会“我爱你”、“我爱死你了”、“没有你我活不成”等等,肆无忌惮,疯狂地“伤”且“淫”,渐将男女之淫、伤引向社会,以致礼乐崩坏、道德沦丧.《关雎》的礼乐之美将诗歌之美与儒家和谐美好之理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可惜的是,文明传承的过程中,“乐”作为天地和谐的文明精神,却失传了,因此后人只能在以《关雎》为代表的诗三百的阅读中,领悟其中的生命智慧.
  《关雎》之君子爱淑女,君子是儒家修养中的“君子”,淑女是美善结合的“淑女”,这其中承载着儒家修养的“人格之自我完善之美”.“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的这段话提出了人格修养的六大境界,一曰善,满足人合理的欲望;二曰信,行动不背离人本性中固有的仁义;三曰美,将仁义礼智信贯穿到言行中;四曰大,美好的道德人格表于言行且光照四方;五曰圣,以到的人格化育天下苍生;六曰神,乃最高境界,神秘莫测而不可知.《关雎》人格之自我完善之美,在于“大”的境界,将美好的道德人格溢于言表且光耀四方后世,儒雅之美爱不逾于矩,将“人之大欲”及社会和谐之始,借助琴瑟、钟鼓发挥到完美的地步.
  儒家以弘扬人性的方式,肯定了“人之大欲”的爱情,肯定了婚姻家庭在社会秩序和谐中的基础作用,以此成为后代读书人“君子好逑”的理所当然的理由,爱而不狂,放而不纵,人生快乐而美好,社会有序而诗意.同时,儒家从人生修养出发,从社会的有序和谐出发,反对并严厉鞭挞“始乱终弃”的“乱爱”行为,积极地主动地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而当“始乱终弃”既成事实的时候,又倡导“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不再沉浸在痛苦中,你我恩情至此了断,谁离不开谁呀?而后寻求新的生活,新的平衡,而不以无限的伤悲不可自拔,甚至走向绝路,“伤”之极害人害己.而氓背离了生命的中庸修养,打破了家庭的平衡,内受指责,外伤风化,必然会受到惩罚的.可见儒家思想的人性化,可见儒家人格自我完善之美并不仅仅限于君子,可见儒家“中庸”、“礼乐治国”、“人格修养”等超人的生命智慧的恒久的光辉.
  《关雎》“和谐为美”、“美善合一”的审美智慧,是其蕴含的生命智慧的诗化体现,而其生命智慧又是儒家依据华族文明天地宇宙完美运行而不逾矩的理解,依据天地人生的照应关系——“天人合一”运用到人生修养、社稷治理的必然结果.天体运行合于中庸,故而天地太平,如日如月,如银河如宇宙;人类社会合于中庸,故而和谐美好,生民康泰.当有人背离了这些生命智慧的时候,必然左右碰壁;当有社会背离了这些生命智慧的时候,必然礼乐崩坏、道德沦丧,必然尔虞我诈,丧尽天良,生命不得安宁,心智不得安宁,天地也必以异常进行反应.
  因此,不论后世懂与不懂《关雎》的审美智慧与生命智慧,阅读或吟唱的时候,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生命智慧之美都必以具体可感的诗化形象陶冶着我们,必使我们沐浴在其可意会不易言传的美的享受中.
  君子之修养闪耀着,令人仰慕,如日之光辉.
  淑女之美善盈盈独立,令人渴求,如月之“美”、“大”.
  沐浴《关雎》文学艺术之“美”,领悟“天人合一”之“大”,感于千古,比之当世,手之足之舞之蹈之,面对《关雎》的审美智慧、生命智慧,百感交集.
看了 结合《关雎》谈谈孔子的审美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庄子在和弟子交谈中这样评价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从不受  2020-04-07 …

美苏之间展开“冷战”的过程中,美国和苏联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20世纪50年代初至8  2020-05-1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朱光潜的《谈美》一书中还谈论了美感与快感的  2020-05-17 …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  2020-06-17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和子夏谈《诗》了?子  2020-06-23 …

结合《关雎》谈谈孔子的审美理想  2020-06-29 …

《铁桥那边的林子》作者薛涛题目在下面作者笔下的林子是美的,其实我们生活中像林子一样美好的事物还有很多  2020-11-10 …

诵读下面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感受。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  2020-11-11 …

诵读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感受。(1)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  2020-11-25 …

诵读下面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感受。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