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引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才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ǐ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端。
--《新唐书》卷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统治开明,则国家发展。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位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想一想 ,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什么?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才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ǐ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端。
--《新唐书》卷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统治开明,则国家发展。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位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想一想 ,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据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武则天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据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开元盛世”,这些局面的共同点是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公元6世纪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隋朝创立科举选官制度,焕发出社会发展的活力.隋唐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
(2)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
(2)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开元盛世”,这些局面的共同点是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公元6世纪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隋朝创立科举选官制度,焕发出社会发展的活力.隋唐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
(2)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君子之学比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 2020-04-25 …
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020-05-14 …
英语翻译这段话怎样翻译啊,“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 2020-05-17 …
问说(刘开)文中的警句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2020-06-13 …
英语翻译非若梦为鸟而厉乎天,觉则鸟与天具失也.非若梦为鱼而没于渊,觉则鱼与渊具无也.更何所谓厉与没 2020-06-16 …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 2020-06-17 …
陶侃传,部分翻译,急《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 2020-06-18 …
古文解释.急.辨析下列“是”的意思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汤之问 2020-06-21 …
我国古代一位哲学家曾提出了“是非莫辩”的思想。他说“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 2020-07-22 …
文言文主旨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