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出自《论语》哪一篇

题目详情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出自《论语》哪一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学而.第一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看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扒草。这句话用了哪三种修辞手法  2020-06-16 …

如果问我们的父母在哪里用英语怎么说?进来看下WhereareourparentsNow?我们是父母  2020-06-23 …

25.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上午7:30-8:30之间将报纸送到你家所在的住宅传达室,  2020-07-10 …

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观察父母一周做的事,看看父母一周做了哪些事,分析父母哪些是为自己做的,哪些是为孩  2020-07-11 …

光绪的父亲哪一年死的光绪的父亲是哪一年死的,傅仪的父亲是哪一年死的.  2020-07-28 …

《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过去的人基本上就是父母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而我国目前有  2020-11-07 …

写一篇英语作文,关于帮父母做家务的谈谈你经常帮父母做哪些家务?又什么体会?准备在暑假为父母做些什么?  2020-11-13 …

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了》火爆荧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现代教育的  2020-12-10 …

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三岁无父,可谓……有一对儿女,调皮可爱……大约是这样一篇文章,好像是老舍写的.  2020-12-17 …

星期日是彬彬的生日,彬彬想邀请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家里开一场party,可他刚把想法向父母一说,便遭到了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