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2,3实验整理2,3实验整理
题目详情
2,3实验整理
2,3实验整理
2,3实验整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 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 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
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热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太长了,要我发给你算了)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 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 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
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热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太长了,要我发给你算了)
看了 2,3实验整理2,3实验整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收拾有三种含义:1.整理;2.修理;3.(口语)整治.请你用这三个义项编一个童话故事梗概, 2020-04-26 …
在线求指导: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一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1)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 2020-06-11 …
嗯,我知道了,请问物理3-2是重点难点吗?我现在正在犹豫买不买3-2的辅导书 2020-07-28 …
一个不是整数的数怎样取整?3.2取整,是[3.2]=3还是[3.2]=4呢?如果是3.8呢?那么[3 2020-11-17 …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人做要40小时完成.先安排一批人整理,2小时后其中两人因有其它任务离开,然后由余下 2020-11-21 …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人做要40小时完成.先安排一批人整理,2小时后其中两人因有其它任务离开,然后由余下 2020-11-21 …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人做要40小时完成.先安排一批人整理,2小时后其中两人因有其它任务离开,然后由余下 2020-11-21 …
英语翻译1.负责工作会议的接待、会议室的布置和整理等.2.负责客户的来访接待,投诉处理等.3.负责会 2020-11-21 …
数字推理3,2,5/3,3/2,()写出规律 2020-11-21 …
shuxuewenti在编制()和()时,应先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全班平均身高=()÷().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