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

题目详情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 梁惠王 上》)
(1)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认为天下统一才能安定。
B.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以苗之“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不同态度。
C.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犹水之就下”,无法抗拒。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D.孟子认为没有一个君王不好杀人,概括了战国时广阔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当然,他没有把梁襄王列入嗜杀者之列,因此循循善诱告诫他要礼贤下士,“民归之”,才会“由水之就下”。
(2)孟子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D示例:秦以武力统一天下,事实无情地证明孟子的观点不合时宜,难怪不能为当时诸侯所接受。但孟子的思想无疑有其先进性,不施仁政的暴秦,很快就走上了灭亡之路。得民心是很重要的。(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看了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  2020-05-13 …

关于孟子选注中离娄章句的一个问题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  2020-05-20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  2020-06-18 …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  2020-06-23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  2020-06-30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  2020-07-02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  2020-12-14 …

求老师解答:阅读下面《孟子》选段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两题.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  2020-12-29 …

求详细解答:阅读下面《孟子》选段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2021-01-02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