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 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释】①有:同“又”。②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③与人为善:与:偕同。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子路说起。因为子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闻过则喜,听到 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高兴。
B.除了子路而外,夏禹也是这方面的 模范,他只要一听到别人对他说有教益的话,不仅高兴,而且还 要就地下拜,行上一个大礼。
C.比起子路和夏禹来,大舜的 “与人为善”就更高一筹了,不仅高兴,不仅下拜,而且还要低放弃自己,听从别人,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
D.从闻过则善闻善言则拜,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 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 点。
(2)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与人为善”的理解。
(1)C
(2)可见,孔、孟在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个问题上也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说,与人为善,是指善意帮助别人。这与孟子所说的意思既密切相关又为有所不同了。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按孔、孟的要求做是非常难的。 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有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的问题。 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来处理人与我之间的关系,莫说与人为善,就是闻过则喜也是绝对做不到的。做得到的,只有闻过则 想,文过饰非而已。
解析:(1)而且还要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切实 吸取并付诸行动,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
(2)无
【译文】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 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 2020-06-10 …
阅读《论语》的选段,按要求答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 2020-06-12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 2020-06-16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阅读 2020-06-16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 2020-06-27 …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题目。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 2020-07-16 …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阅读 2020-07-16 …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2020-07-16 …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6处)(4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 2020-07-16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 2020-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