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去齐。尹士①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②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去齐。尹士①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②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③,是何濡滞④也?士则兹不说⑤。”高子⑥以告。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⑦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公孙丑下》)
[注] ①尹士:齐国人。②干:求。泽:恩泽。③昼:地名,昼邑。④濡滞:迟缓。⑤则兹不悦:对此想不通。⑥高子:齐国人,孟子弟子。⑦浩然:毅然。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尹士起初认为孟子是不明智,但后来知道误解了孟子,感到很惭愧,便向孟子道歉。
B.孟子千里迢迢来见齐王,是自己愿意的;不相投合而离开,是不得已罢了。离开后还对齐王抱有希望。
C.孟子反对向君主进谏不被接受,就怒气冲冲,脸上显露出不满的表情,他认为应给君王考虑和选择的时间。
D.孟子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等待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但未能如愿,毅然下定决心回老家去。
(2)从文段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性格形象?(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某次会议有25人参加,每人至少认识一个人.在这250人中至少有多少人认识的人数相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2020-06-14 …
某次会议有25人参加,每人至少认识一个人.在这25人中至少有多少人认识的人数相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2020-06-14 …
《灌夫传》灌将军夫者,…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 2020-06-19 …
古代中国的儒学:(10分)材料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则进一步说:君视臣如草芥,臣 2020-06-2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则进一步说: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杀 2020-06-21 …
古代中国的儒学:材料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则进一步说: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 2020-06-21 …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 2020-07-04 …
某次会议有25人参加,每人至少认识一个人.在这25人中至少有多少人认识的人数相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2020-07-10 …
黄河“地上河”是指A河口以上的上游河段B河口至孟津之间的中游河段C孟津以下的下游河段D河口镇以下的中 2020-12-08 …
阅读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和余光中的《碧潭》,回答下题。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