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译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帮忙翻译以上文言文全文~

题目详情
求译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帮忙翻译以上文言文全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原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一〕定高山大川.〔二〕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三〕卑宫室,致费于沟淢.〔四〕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五〕山行乘.〔六〕左准绳,右规矩,〔七〕载四时,〔八〕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一〕集解尚书「傅」字作「敷」.马融曰:「敷,分也.」索隐尚书作「敷土随山刊木」.今案:大戴礼作「傅土」,故此纪依之.傅即付也,谓付功属役之事.若尚书作「敷」,敷,分也,谓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与孔注书意异.
〔二〕集解马融曰:「定其差秩祀礼所视也」.骃案:尚书大传曰「高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
〔三〕集解马融曰:「祭祀丰絜.」
〔四〕集解包氏曰:「方里为井,井闲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闲有淢,淢广深八尺.」
〔五〕集解徐广曰:「他书或作『蕝』.」骃案: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如淳曰「橇音『茅蕝』之『蕝』.谓以板置(其)泥上以通行路也」.正义按: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脚,泥上擿进,用拾泥上之物.今杭州、温州海边有之也.
〔六〕集解徐广曰:「,一作『桥』,音丘遥反.」骃案:如淳曰「车,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又音纪录反.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也.音与是同也.
〔七〕集解王肃曰:「左右言常用也.」索隐左所运用堪为人之准绳,右所举动必应规矩也.
〔八〕集解王肃曰:「所以行不违四时之宜也.」
译文:
禹于是和益、后稷(都是人名)按照舜的命令,带领诸侯百姓大兴人力,在山里行走在木头上刻记号(意思是掌握地理形式),划定高山大川的位置.禹感伤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而被处死,于是处身积虑,在外工作了十三年,路过自己家门都不敢进取.自己节衣缩食,祭祀鬼神却很丰厚.不建好的房屋,全用来挖沟开河.在陆上行走就坐马车,在水路行走就乘船,在泥泞的地方行走就乘泥橇,在山路行走就用桥鞋(在鞋底上钉铁掌,上下山不容易摔倒,类似于谢灵运发明的登山鞋).把自己的行为作为身边人们的准绳和规矩(以身作则),根据四时节气开展活动,走遍许多州,打通许多大路,填了许多大湖,翻过许多山(九,约数,表示许多).命令益(人名)给百姓稻种,能在湿地里种植.命令后稷(人名)给百姓难以得到的食物.食物匮乏的时候,调运富裕的地方赈济,达到各地都能平均.禹于是又考察各地,根据地区决定这里适合生产什么,掌握山川的用处和特产.
看了 求译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名师未必出高徒阅读答案人说名师出高徒,似乎这已成为天经地义的道理.难道不是?每逢某人出了名,别人除  2020-06-04 …

作文《名师出高徒》600字以上急啊!先写理解,再写一些名师出高徒的事例,然后过渡到名师未必出高徒,  2020-06-07 …

材料:人说‘名师出高徒’,这似乎也成了天经地义的道理.名师一定出高徒吗?为什么?急需一篇800字作  2020-06-07 …

向辩论高手提问,关于严师出高徒正方,严师未必出高徒反方,严师出高徒弟(我方)请帮我找1些可以用来问  2020-06-24 …

读了《学弈》之后,同学们对弈秋的教学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名师出高徒,只要弈秋能循循善诱,对  2020-07-10 …

请各位高手帮忙读了《学弈》之后,同学们对弈秋的教学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名师出高徒,只要弈秋能循  2020-11-10 …

对于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格言和俗语,我们今天常常会有不同的思考。比如“名师出高徒”自然是有一定道理  2020-12-06 …

若“名师出高徒”成立,则名师与高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A.正相关B.负相关C.无相关D.不确定  2020-12-25 …

3、若“名师出高徒”成立,则名师与高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A、正相关B、负相关C、无相关D、不确定  2020-12-25 …

若“名师出高徒”成立,则名师与高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A.正相关B.负相关C.无相关D.不确定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