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什么是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它们有何特点?
题目详情
什么是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它们有何特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突触前抑制:
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突轴.
机制: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递质减少,导致突触后EPSP减少,表现为抑制.
特点: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膜,电位为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突触后抑制
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1)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例子:屈肌反射(同时伸肌舒张).
(2)回返性抑制:多见信息下传路径.传出信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转而抑制原先发放信息的中枢.
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协调一致.
例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之间的联系.
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突轴.
机制: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递质减少,导致突触后EPSP减少,表现为抑制.
特点: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膜,电位为去极化而不是超极化,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突触后抑制
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1)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
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例子:屈肌反射(同时伸肌舒张).
(2)回返性抑制:多见信息下传路径.传出信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转而抑制原先发放信息的中枢.
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协调一致.
例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之间的联系.
看了 什么是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与《涉江采芙蓉》写作手法有何异同涉江采芙蓉中有:1.有以乐景衬哀情2. 2020-06-12 …
“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是先抑后扬,有什么在作用? 2020-06-17 …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好赶啊尽快帮我解决 2020-06-17 …
初一第三课研讨与练习答案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2020-06-17 …
《蝉》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2020-06-17 …
什么是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它们有何特点? 2020-06-21 …
突触后抑制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生理意义 2020-06-21 …
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样的作文.700字,有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 2020-06-21 …
--……(不难、学过人教版语文的都进来!)人教版语文书初一年级第三课、《短文两篇》作者先写蝉、先抑 2020-07-16 …
SolidEdgev20画草图时如何抑制关系?1.SolidEdgev20草图时,如何关系抑制.2.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