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立正许行“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
立正 许行 |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旱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这个迷信的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你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就马上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或一听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至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了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真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也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军队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竟遇到了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示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办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了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住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儿就要他的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办法。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辈子,算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哪!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3期) 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紧紧围绕“立正”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穿全篇,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核心,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的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文革”中极左路线和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试加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因立正被打断腿一轮椅上依旧立正。(意对即可) 2.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意对即可) 3.(1)外貌描写。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但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或“表现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 (2)细节描写。此时的“立正”,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显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揭示了‘立正’的缘由不仅仅是‘本能的反应’了”,抑或“主人公‘立正’的条件反射病已深入骨髓”) 4.(示例一)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蒋介石”三个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剧,而文革时期“四人帮”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 (示例二)小说并非简单地针砭国民党及“文革”中的红卫兵。“立正”,是主人公为生存环境所追而作的本能的生存选择。其实,主人公身上并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或信仰问题,重要的是适应生存环境。在疯狂的病态的年代,人有时不得不通过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残自己,以自污的行为来适应环境。个人的悲剧,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我不介意同学们如何评价我.你知道谁发明了最受欢迎的饮料?应该允许我自己做决定.我不介意同学们 2020-03-30 …
I care about what everlasting, lindsey I care abo 2020-05-16 …
英语翻译也许你认为我说的都是错的但是我仍然深信不疑也许你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也许连你自己都不相信! 2020-06-11 …
关于胶体的问题胶体粒子具有介稳性,什么是介稳性?胶体粒子是带电的吗?为什么?胶体粒子不是是许多分子 2020-06-14 …
根据词义写成语7、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12、想:漂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 2020-07-0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曾经,剑桥大学的女生如果不穿着黑色连衣裙或搭配白色衬衫的黑色裙子, 2020-07-1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曾经,剑桥大学的女生如果不穿着黑色连衣裙或搭配白色衬衫的黑色裙 2020-07-19 …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构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人生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许 2020-11-03 …
你曾经游览过哪些旅游景点?请你用总分的方法介绍一个景点.就介绍天目山,不过要注意请你用总分的方法介绍 2020-11-23 …
·●EnglishQuestiones!1Q:Hedidn'tspeakslowlyandhedid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