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立正许行“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
| 立正 许行 |
|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旱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这个迷信的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你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就马上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或一听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至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了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真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也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军队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竟遇到了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示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办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了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住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儿就要他的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办法。这时,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辈子,算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哪!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3期) 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紧紧围绕“立正”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穿全篇,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核心,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个立正的姿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的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文革”中极左路线和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试加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1.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因立正被打断腿一轮椅上依旧立正。(意对即可) 2.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意对即可) 3.(1)外貌描写。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但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或“表现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 (2)细节描写。此时的“立正”,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显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揭示了‘立正’的缘由不仅仅是‘本能的反应’了”,抑或“主人公‘立正’的条件反射病已深入骨髓”) 4.(示例一)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蒋介石”三个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剧,而文革时期“四人帮”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 (示例二)小说并非简单地针砭国民党及“文革”中的红卫兵。“立正”,是主人公为生存环境所追而作的本能的生存选择。其实,主人公身上并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或信仰问题,重要的是适应生存环境。在疯狂的病态的年代,人有时不得不通过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残自己,以自污的行为来适应环境。个人的悲剧,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蒋立文认为,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提供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 2020-05-13 …
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完全立方公式分解因式,数学高手帮帮忙=(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完全立方公 2020-05-14 …
(30)A.连接建立请求报文B.错误复位报文C.连接建立响应报文D.连接断 2020-05-26 …
圆形风管的无法兰连接中,其连接形式有( )。A.承插连接 B.立咬口连接 C.芯管连接 D.抱箍连接 2020-06-07 …
圆球,每排每列都是五个,第一排的第二个是没球的.注:要一笔连完,不能重复、斜连、空一个不能连过00 2020-06-11 …
心理学中桑代克的效果律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有什么区别?自我效能是指对自身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主观判断 2020-06-19 …
在不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完全平方数(平方根是整数)也不是完全立方数(立方根是整数)的数的概 2020-06-27 …
关于完全立方数的一道数学题如27(a)=3×3×3(b),27就是一个完全立方数,a=200420 2020-06-27 …
小到大排列的连续自然数,b+c+d为完全平方数,a+b+c+d+e为完全立方数,则c的最小值是几? 2020-07-30 …
2015年3月8日,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大会审议.这对于完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