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中庸之道到底是谁提出的.人吃饭是为了活者,人活者不只是为了吃饭.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好多好多哦.
题目详情
中庸之道到底是谁提出的.
人吃饭是为了活者,人活者不只是为了吃饭.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好多好多哦.
人吃饭是为了活者,人活者不只是为了吃饭.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好多好多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中庸之道“中庸”一词出自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美德,是最高的境界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缺乏这种美德已经很久了.“中庸”在《论语》中就出现了这么一次,仅仅从这句话确实看不出它的明确含义.不过,后人根据《论语》中记述的孔子相关的言行,对它的含义做出了较为明晰的解释.宋代学者朱熹认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也就是说:“中”就是不要太过分,也不要达不到,而“庸”,就是指一种平平常常的状态.“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选取或者把握一个中道,并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加以实践.孔子一生也确实是在实践着中庸之道的.孔子也常常是以这种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和事的,例如,他在评论他的弟子时,认为子张做事有点偏颇,他称为“过”,而子夏做事则常有点底气不足,显得拘泥,他称为“不及”,在他看来,“过犹不及”,也就是“过分”与“达不到”这两者,都不能保持中道,二者的效果也没什么两样.显然他主张的是“无过无不及”.孔子在评价《诗经》中的《关睢》一篇时,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它表达出来的情感恰到好处,快乐但不至于放荡,忧愁又过于悲伤.孔子常有“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温而厉”等等话语,就是要告诫人们:可以满足个人欲望,但不要贪婪;人要保持庄重,但不要骄傲;人要有威严,但不能显得凶猛.这些都是君子人格所具有的中庸之德的体现.我理解,中庸应该和现代哲学的矛盾论差不多.中,就是在矛盾中寻求真理;庸,就是将真理运用于实践.万事万物莫不存在矛盾,一个事物本身也有内在的矛盾,所以中庸为道,适用于万事万物.人不断地在实践中寻求真理,在困难中坚持真理,用真理指导实践,所以社会才能进步啊.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这个道应该是通用的,而不能局限于为人处事.
看了 中庸之道到底是谁提出的.人吃...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毛毛玻璃球的颗数正好是秀秀的2倍.如果毛毛送给秀秀3颗,那么他俩就一样多.毛毛和秀秀分别有多少个 2020-03-31 …
英语,高手来我们昨天去了广州.你吃了好东西吗?我昨天在花园里看见了嫩芽.上周我们去爬山了我的爱好是 2020-05-14 …
花生油吃了好不好?花生油吃了有什么好处?花生油吃了能补充人体所耍的营养吗? 2020-05-17 …
幼儿园买了一车西瓜,第一天把这车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1份;第二天把剩下的西瓜平均分成3份,吃 2020-06-15 …
古代有一则故事把送给他玩赏的名贵鸽子吃了古代有一则故事,有一位达官,把下属送给他玩赏的名贵鸽子吃了 2020-06-27 …
不是撕裂人,不是进化!好象叫魔什么的,2个字的,很早的!变大后和进化那个差不多,但这个吃了好多人, 2020-07-04 …
如何孵化景鲤的鱼子我家的景鲤下鱼子了~~~但是那些大鱼特别会吃鱼子?!已经吃了好多了!只能我们自己养 2020-11-05 …
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处桃园,桃园的主人一共摘了24个桃子款待他们,孙悟空前去探路 2020-11-25 …
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处桃园,桃园的主人一共摘了24个桃子款待他们,孙悟空前去探路 2020-11-25 …
从前有一个十四岁的青年人很中意吃鸭梨他吃了好多最后变成了哲学家是谁吃梨变成的哲学家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