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施肩吾注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说。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谈远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的近即可)
(2)(6分)(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分);(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1分);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感情方面:通过寻、攀、到、(听)箫声的描写,描写了作者清净闲散的雅兴和猎奇寻攀到的独特收获的情怀。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无限崇爱之情。
意境方面:为躲开杂乱的人群,到“半夜”才上四明山寻找“幽”静,纵使艰难,最终还是在几人的“相呼”之中到达了“无人境”地,来到山上最大的收获是不知道从何处吹来的玉箫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之中。又使人感到恐怖,又使人感到兴奋,引发了诗人思想中一丝希望的火花。正是这“箫”声,完美组合成了四明山的幽静高险状态,又驱散了“相呼”时的恐惧心理。正是这箫声,使诗人不再为在山上而感到寂寞,又给存在的对(隐含着未来)下山时的恐惧一种无畏的力量。也表明这箫声里表达着四明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雄伟壮丽的高山。作则正是通过这种意境的描写,来抒发对四明山、箫声的感受的。
语言方面:作者利用高度精练、又充满感情韵律的语言,充分表达出了作者登四明山的感受。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录音机的声音和自己声音不一样不要说··是因为平时听自己说话,声音时通过骨头的震动传入耳朵,录  2020-05-14 …

四个字声调全是一声的、二声的、三声的、四声的成语.(有的话就帮忙告诉下,没有就拉倒吧,我自己想的)  2020-05-15 …

我的名字都是第三声(*(3)*(3)*(3)),怎么念?名字******声调三声+三声+三声?二声  2020-05-15 …

对形体仪态表述正确的是()A.双肩自然放松端平且收腹挺胸,但不显僵硬。B.遵循耳、肩、腰、膝、踝五点  2020-05-27 …

文章出处及寓意灯影桨声中,天犹寒,氺犹寒,梦中丝竹清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只为外人还。人未还,雁  2020-07-04 …

如图所示,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再进行播放,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却都说像自己的声音。其主  2020-07-08 …

用72个字组成24个成语要收尾接龙又回到声字声同口异月日天见重势快用72个字组成24个成语要收尾接  2020-07-24 …

请以“储蓄心灵的声音”为题写一篇做文.不少于600字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音乐的声音,婉转流畅  2020-11-13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市侩破相闹义气咎由自取声嘶力竭B.邀功撮和集散地实至名下列各组  2020-12-08 …

分明是作者思念故乡,为什么作者却说是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句子是: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