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乘凉》文言文阅读答案乘凉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荫.及至暮反席于树下,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荫,而患露之濡于身,其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1.解释下列句
题目详情
《乘凉》文言文阅读答案
乘凉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荫.及至暮反席于树下,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荫,而患露之濡于身,其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逃暑于孤林之下(加点字为“于”)
(2)复徙衽以从荫(加点字为“复”)
2.这个郑国人晚上“徙衽以从荫”的行为可取吗?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月11日14.00之前回答完,
好的我给你追加分.
一楼的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完整的回答啊、?第2题貌似少点什么吧、、、
乘凉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荫.及至暮反席于树下,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荫,而患露之濡于身,其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逃暑于孤林之下(加点字为“于”)
(2)复徙衽以从荫(加点字为“复”)
2.这个郑国人晚上“徙衽以从荫”的行为可取吗?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月11日14.00之前回答完,
好的我给你追加分.
一楼的可不可以给我一个完整的回答啊、?第2题貌似少点什么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注意】!这里原为一楼,修改后就到下面了,采纳答案时不要弄错!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逃暑于孤林之下(加点字为“于”):介词,在,到
(2)复徙衽以从荫(加点字为“复”):又
2.这个郑国人晚上“徙衽以从荫”的行为可取吗?为什么吗?
不可取,因为晚上不同于白天.“徙衽以从荫”白天可用来避暑,晚上还这样既无必要,又导致“露之濡于身”.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还沿用旧习,不知道进行相应的改变,就不会有预期结果.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逃暑于孤林之下(加点字为“于”):介词,在,到
(2)复徙衽以从荫(加点字为“复”):又
2.这个郑国人晚上“徙衽以从荫”的行为可取吗?为什么吗?
不可取,因为晚上不同于白天.“徙衽以从荫”白天可用来避暑,晚上还这样既无必要,又导致“露之濡于身”.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还沿用旧习,不知道进行相应的改变,就不会有预期结果.
看了 《乘凉》文言文阅读答案乘凉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 2020-04-06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 2020-04-25 …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 2020-06-14 …
英语翻译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下文五者,盖因人品高下,或相去远近先后之不同.有如时雨化之者, 2020-06-22 …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之,因而知之者又次之,因而不学体现什么教育思想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2020-07-02 …
英语翻译翻译文言文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四陲之远,益思所 2020-07-04 …
墨子.非命下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 2020-07-10 …
墨子.非命下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 2020-07-15 …
赏析一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0-12-1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