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观刈麦中诗人为什么吧收麦和割麦放在一起写
题目详情
观刈麦中诗人为什么吧收麦和割麦放在一起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割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中重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矛盾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中重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矛盾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看了 观刈麦中诗人为什么吧收麦和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作文弯下腰捡拾那些别人不屑的麦穗在小的缝隙里寻找机遇抬起头找准超越的捷径弯下腰捡拾那些别人不屑的麦 2020-05-16 …
穆罕默德是在麦加建立还是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书上是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教徒离开麦加 2020-05-17 …
小麦的麦芒在麦穗上起什么作用? 2020-06-17 …
观刈麦中诗人为什么吧收麦和割麦放在一起写 2020-06-18 …
小明和小麦做猜数游戏.小明要小麦任意写一个四位数,小麦就写了2008,小明要小麦用这个四位数减去各 2020-06-20 …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结合《高的是麦子, 2020-06-26 …
比较《捕蛇者说》和《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 2020-07-12 …
小麦起身期是指什么?在一本书上看小麦的生理周期,没有起身期,但有些地方却说到起身期,起身期是什么时候 2020-11-2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夜,静悄悄地,月光透过玻璃照在写字台上,与灯光辉映在一起,显得更 2020-11-25 …
下图为普通小麦起源示意图,请回答:将普通小麦与二粒小麦杂交所得杂种,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在显微镜下可观 2021-01-12 …
相关搜索:观刈麦中诗人为什么吧收麦和割麦放在一起写